行走在原生态山水间休闲新玩法开车去露营
休闲露营,尤其是自驾车与房车露营旅游正日益成为广受关注的新兴旅游业态。去年,为了规范和引导露营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鼓励企业投资开发露营地,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编制出台了《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
近日,河北省旅游协会、省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协会联合举办了首届全省房车露营旅游发展论坛。与会专家表示,在需求推动和行业规范的双重作用下,休闲露营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将迎来蓬勃发展新阶段。
房车露营名头响, 自驾车露营潜力大
休闲露营,简单的理解就是野外游玩并在帐篷等临时处所住宿。最初是一些户外爱好者以一种自然随性的“野营”方式开始,避开人潮涌动的热门景区,在原生态的自然山水间行走,在林间草坪上扎下帐篷,支锅煮饭,看晚霞、听虫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个性化需求快速增长,自驾车休闲旅游、家庭自助旅游等已经成为人们出游的主要方式,以亲近自然、休闲体验为特色的露营旅游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另一方面,为游客休闲露营提供场地和服务配套的各种规模化露营地成为了旅游产业投资的新热点。据了解,目前全国投入运营的汽车营地有280多家,在建140多家,规划建设400多家。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省将规划建设30家以上具备一定规模、配套设施完善的自驾车房车营地。
“虽然汽车露营地数量不大,但发展很快,企业、政府的热情都很高。”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秘书长刘汉奇介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区成立了自驾游、房车露营相关协会,10多个省市区出台了露营地发展规划。
“我们2013年在石家庄滹沱河畔建成了省会首个自驾车与房车体验营地,除可供水电的房车露营地外,还有掩映在树林中的木屋、烧烤吧、酒吧等住宿休闲娱乐设施,同时开展房车销售与租赁、房车露营体验等。”省会自然家房车俱乐部负责人王志民表示,房车旅游是自驾车旅游的更高阶段,目前在国内还正在推广中。
“在美国和西欧,房车露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美国房车保有量达到了八九百万辆,平均每十个家庭就有一辆房车,而我国房车只有2.1万辆左右。”省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协会会长李金平说,因为国内房车出游人数很少,很多冠以房车名称的露营地,也不是专注于为房车服务,这些露营地都会有一定量房车供游客体验住宿,旨在培育和引导房车消费市场。
“相比房车旅游,目前我国自驾车出游群体已经非常庞大。”刘汉奇说,据统计,2014年自驾车出游达到22亿人次,按平均一车4人计算,出游车次在5亿以上。所以,休闲露营地国家标准制定的时候,没有单独列出房车营地标准,而是将其纳入到了自驾车露营地标准里面。而在自驾车露营地标准外,《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还包括帐篷露营地和青少年营地两部分,共同构成服务群体更广泛的露营旅游体系。
“在规范露营地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同时,《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还将为露营地按照不同等级划分提供依据。”刘汉奇说,该规范的出台将使露营地在保留亲近自然特性的同时,提供更多标准化、人性化的综合配套服务,让露营旅游成为大众旅游的新选择。
露营地建设要规范化,更要有新意
据了解,自驾车与房车营地是目前发展最快,也是游客和旅游企业最关注的营地种类。《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关于自驾车露营地标准部分,也是最早制定出台,并从今年1月1日起首先实施的。
根据该标准,自驾车露营地以自驾车露营区、房车宿营区为基本的露营单元,还包括服务中心、停车场、服务保障区、废弃物收纳与处理区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同时,鼓励自驾车露营地建设木屋住宿区、帐篷露营区、儿童游乐区、户外运动区、露天活动区等特色功能区。
记者注意到,该标准非常细致,不管基本的帐篷营位还是各种拓展活动项目的设置,都有很强的操作性。如:规定自驾车营位由停车位和帐篷位组成,占地面积宜不小于50平方米;帐篷位应高于周围地面15厘米及以上,宜为草坪,或生态硬化,或架空的木质平台,排水效果好。
“明确露营地必备的基础功能和鼓励开发各种特色的功能区,旨在引导露营地建设在规范的基础上出新意。”李金平说,像帐篷露营地从进入方式又分为徒步式露营地、骑行露营地、船入式露营地、飞入式露营地等,不同进入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主题和特色,旨在充分满足大众的不同休闲需求。而青少年营地则更注重教育性和集体参与性,相关规定更详细,标准更高。
面对休闲露营地的广阔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轮休闲露营产业投资热潮,但是由于设计不合理、硬件配套不完善、相关服务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了休闲露营产业的实际经营和收益,也影响着休闲露营产业的健康发展。
“很多投资方都看好这块市场的潜力,但是作为新兴旅游业态,从项目规划、运营到盈利模式都还在摸索阶段。有些露营地投资很大,建设标准很高,但最后建成的不像露营地而更像传统的度假村。”刘汉奇说,2014年全国露营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70亿元,实际完成了80亿元,完成投资不到50%。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对露营旅游的期望和现实之间存在落差,投资热情很高,但项目盈利能力普遍不足,所以后续投资缩减了。
“休闲露营地应该是为人们亲近大自然而提供的吃住行玩配套服务完善的目的地,并不是硬化块平地,能停放多少辆汽车,接上自来水、盖个厕所,或是在风景如画的自然景区建设多少小木屋,就能称之为休闲露营地。”中国定向运动协会拓展与露营委员会主任吴军生表示,住宿仅仅是露营地提供的服务之一,提供完善配套的营地活动内容,增加旅游者的停留时间,才是休闲露营地建设和运营的关键。而活动项目要体现快乐、易于参与、富有情趣、成本较低、运营简单等特点。
培育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才能大发展
“很多自驾车营地盈利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平日与假日冷热严重不均。自驾车爱好者一般多以职业人士为主,平时工作时间难以外出,大多是在节假日出行,所以造成多数自驾车营地都是节假日游客众多,而平日里门前冷落。”吴军生说,露营产业的健康发展,除了贯彻相关标准,提升露营地建设与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培养壮大露营旅游消费群体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露营地在突出自驾车特点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兼顾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尤其青少年和儿童群体。”台湾中华露营协会执行长石盛良说,台湾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露营活动,与从小培养孩子接近大自然,形成露营习惯很有关系,再加上社团的组织,最终推动了整个社会休闲露营活动蔚然成风。“在大自然里扎营、炊事,悠哉地享受周末假日,已经成为近年台湾最热门的休闲选择之一,不少热门露营地经常是一帐难求。”
石盛良介绍说,全台湾露营地有约1200处,九成是小型露营地,可容纳10至20多个帐篷,近年不少民宿、农场、果园也利用闲置绿地打造露营地。而一些大型露营地在节假日主要服务家庭亲子游客,在平日里和寒暑假则面向学校等承接户外拓展活动及开展夏(冬)令营等活动。
“平日面向学校的活动,基本都是微利,甚至不赚钱。这样做从营地经营上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是提高营地设施的使用率,平衡运营成本。二是培养青少年的露营活动兴趣,带动更多周末亲子游。”石盛良说,亲子游客是消费需求最强烈的群体,而孩子的兴趣往往引导着家庭游客的出游选择。
吴军生表示,培育青少年露营群体不只是营地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可以帮助青少年认知自然、掌握技能、均衡发展。
多次带着女儿参加露营俱乐部亲子活动的省会汪女士说,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每次参加露营小女儿都玩得特别高兴,而且通过参加草地游戏、树林寻宝、野外徒步、搭建帐篷、合作野炊、篝火联欢等各种活动,不但让孩子收获了快乐,还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
据了解,《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的实施,让更多省内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对发展休闲露营地产生了浓厚兴趣。平山巨龟苑景区经理刘春燕说,巨龟苑本来就是以乡村旅游和休闲娱乐体验为特色的,围绕冶河及河边林地有很多游客参与性活动,以此为依托建设休闲露营地,增加房车、帐篷、小木屋等体验住宿,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参与性活动,将使景区发展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