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港公园简介

来源: 大连旅游景区    景区:军港公园    编辑: 客运站
    旅顺军港位于旅顺火车站外,地处辽东半岛西南端、黄海北岸。东侧黄金山、西侧老虎尾半岛、西南老铁山环守旅顺军港,形势险要。
    “旅顺口”又称“狮子口”,就是由两山对峙而成的宽约300米的出海口。最窄处91米的航道,每次只能通过一艘大型军舰,在战略上是易守难攻。旅顺军港做为世界五大军港之一,其险要之处在于航道两侧的山上,那里隐蔽着许多火力机关,交叉成网、互相支援,敌舰很难靠近,所以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日军都没有从海上攻进旅顺。
    旅顺军港始建清代,从1880年至1890年10年间,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经营旅顺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旅顺军港被日寇侵占,随后的几十年由日俄分别占守,直至1955年才回到祖国怀抱,现为中国北海舰队的一处训练基地。
    如今旅顺军港东侧已辟为公园对外开放,军港游客到此可饱览海军战舰的威严风采。军港公园内的铜狮是旅顺口的标志。
公园历史
    1881年秋,北洋大臣李鸿章出于巩固北方海防的考虑,选址旅顺作为北洋海军根据地。亲率部分文武官员周馥、马建忠、黄瑞兰等抵达旅顺口考察形势,得出:旅顺口居北洋要隘,京畿门户,“为奉直两省海防之关键”,“盖咽喉要地,势在必争”的结论。11月11日,李鸿章将在旅顺建港设坞的计划正式上报朝廷,获准后,它立刻组建了旅顺工程局,1882年9月,李鸿章委派直隶修补道员袁保龄担任工程局总办,到1890年9月,旅顺船坞全部竣工,耗白银139.35万两,同时在旅顺港沿岸用从山东长岛运来的紫色花岗岩石条修建了防浪堤,堤高3米左右,现海岸防浪堤即是当时所修的雏形。防浪堤上有铸铁和花岗岩缆栓。现在的军港公园也是那时修筑的防浪堤一部分,当地人称为“坝沿”。
    日俄战争结束后,“坝沿”(即现军港公园一带)是一座批发和贩卖水产海鲜的渔码头,每天清晨就停泊着许多各类木船,进行水产交易的人流和货车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1945年8月22日,苏军进驻旅顺后,从旅顺火车站终点延伸到黄河路南侧至旅顺船坞修建了一条单轨铁路,并在铁路边经过坝沿处(军港公园现址)建仓库一座,还在附近的海岸桥下入海口处架设了木桥,并铺设了铁轨。1955年,苏联红军撤离旅顺时仓库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旅顺驻军的后勤部管理,作为贮存水泥之用。1958年,海岸桥下入海口处木桥被拆除。这一带成为当地居民“放大棒钓鱼”,夏季游泳的天然场所。
公园改造
    经旅顺口区人民代表提议和城建管理部门的参与,自1985年开始,在这一带建海岸公园的工程开始实施。首先拆除了苏军驻旅顺时期的水泥库房,并对这一地段海堤进行了维修,并铺砌水泥方砖。在黄河路一侧砌上带有铸铁护栏的围墙,公园内架设藤架、种植草坪,还栽种了锦带、龙柏、柳树、雪松等观赏树木。同时在公园东面入口处竖立起一座3米多高的汉白玉石雕“军港之夜”,造型为一座少女弹着吉它在动情欢唱,她的身后是一轮弯弯的月亮,少女的脚下是黑色大理石砌面的雕座。中间入口处有一块重达0.75吨、采自旅顺老铁山的天然巨石,正面刻着当代文豪郭沫若的笔书“旅顺口”三个大字,背面刻着旅顺口地名来历的碑文。在公园西侧竖有一座高大的“醒狮”铜雕,这几处雕塑都是游人云集的最佳拍照留影地点。甚至在旅游旺季时,为了留下珍贵的瞬间纪念,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们不惜时间,极有耐性地排起长队等候轮流拍照。1985年旅顺财政部门为兴建军港公园共投资人民币70万元,其中“醒狮”、“军港之夜”雕塑投资达10万元。2000年,旅顺旅游集团又投资28,331元,新建公园办公室24.96平方米。2002年4月,旅游集团又投资37,623元,新建三座彩色轻体票房,同时还对海堤进行了重大维修,并且搭起藤架,铺设花坛、草坪与各色水泥方砖,修起凉亭,安放石桌石凳供游客休息,观赏雄浑的旅顺军港风姿。
    军港公园还竖有九盏各异的园灯,每当入夜,同停泊在军港码头战舰的灯光相辉映,五彩缤纷,使军港夜色更加迷人。园内形状各异、布局合理的花坛,在花开季节争芳斗妍,美不胜收。精雕细刻的石桌石凳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园中供游人休息。临街的一隅有出售旅游工艺品和旅顺海鲜的摊亭,游人们在观光之后争相到此购物,异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