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沙市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shashi.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暂无
沙市区政府网简介
沙市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沙市原为湖北省省辖市,现为荆州市中心城区。1895年《马关条约》开埠,至20世纪初期发展成湖北省第二大良港。沙市区南北最宽相距26千米,东西最长相距29.7千米,总面积492平方千米(中心建成区面积47.7平方千米),人口61.04万(2010年)。沙市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的人文历史,自古就是“三楚名镇”,附近有历经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的楚都纪南古城,有万寿园、章华寺等人文景观。
行政区划编辑1994年10月22日设立沙市区之初,辖朝阳、解放、崇文、中山、胜利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锣场4个乡。同年12月3日,原江陵县所辖的岑河镇、观音垱镇及岑河农场划归沙市区管理。12月19日,沙市农场从沙市区划归市农场管理局管理。12月23日,沙市区辖的联合乡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1995年3月20日,市政府下文将岑河农场划归市农业局管理。5月19日市政府又下文将岑河农场划归沙市区管理。6月12日,沙市区正式接管原江陵县种畜场、农科所,将种畜场划归区农牧局管理,将农科所并入岑河农场。2000年7月26日,岑河农场(西湖管理区)划归市农业局管理。2003年12月,钢管厂社区居委会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1996年,沙市区成立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勘界工作。2001年完成与相邻县、市、区的踏界、核界、勘定及资料归档工作。勘界确定沙市区与周边界线为:沙市—荆州线沙市、荆州线涉及双方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洋、沙市、荆州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荆州、公安三区、县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25.3公里。界线北端基本上以长湖和太湖港渠中心线为界,南端多属市区。两个交会点之间的边界线上埋有界桩。沙市—潜江线沙市、潜江两地行政区域界线属传统习惯线,双方共涉及4个乡镇。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洋、沙市、潜江三县、区市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潜江三区、县、市边界线交会点止。界线基本上以中干渠中心线和农田为界,全长16.5公里,界线穿过宜黄高速公路。由于界线短,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沙市—公安线沙市、公安两地边界线共涉及双方7个乡、镇、街道事处。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市、荆州、公安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公安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12.55公里。边界线以长江航道中心线为界,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沙市—江陵线沙市、江陵两地边界线共涉及5个乡镇。边界线由西向东从沙市、江陵、公安三区、县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潜江三区、县、市边界线止,全长43.5公里。因界线不长,在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沙洋—沙市线沙洋、沙市两区边界线属传统习惯线,双方共涉及4个镇。边界线由西向东,从沙洋、沙市、荆州三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洋、沙市、潜江三区、市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20.9公里。由于边界线距离较短,两个三交点之间没有设立界桩,实地埋设界桩4个。人口编辑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591572人,其中:中山路街道59924人,崇文街街道49746人,解放路街道101798人,胜利街街道75314人,朝阳路街道111735人,锣场镇10715人,岑河镇51480人,观音垱镇46943人,立新乡18583人,关咀乡15846人,西湖管理区7238人,沙市农场14027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8223人。2003年底,沙市城区总人口为55.86万人,城镇人口44.9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5人。2004年底,沙市区总人口540633人。沙市区域居住的汉、回、土、满、藏、蒙古、苗、壮等民族中,汉族人口占98.5%。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共有各民族27个,人口542084人。其中,汉族533881人,占总人口98.50%;少数民族26个,8203人,占总人口1.50%。少数民族人口中,千人以上民族3个,即回族2671人,土家族2419人,满族1942人,千人以上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85.72%;百人以上,千人以下民族4个,即藏族483人,蒙古族207人,苗族187人,壮族136人,以上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12.35%;百人以下民族19个,即侗族37人,瑶族19人,布依族17人,白族14人,维吾尔族11人,畲族11人,仡佬族11人,彝族10人,朝鲜族7人,土家族5人,达斡尔族3人,黎族3人,纳西族3人,羌族2人,哈尼族1人,僳僳族1人,水族1人,鄂伦春族1人,景颇族1人。
交通编辑航空
机场
沙市机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由航空公司执行管理的机场之一。1985年8月20日,沙市机场进行了第一期工程的扩建,机场等级为“3B”,可起降运七、安24等机型。1992年9月25日,沙市机场进行第二期工程的扩建,机场等级提升至“4C”,可起降波音系列客机。1992年-1999年,沙市机场先后开通沙市至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厦门等航线15条。2002年5月7日,由于一些原因,致使一架沙市-广州的航班缓缓从沙市机场起飞后,随即沙市机场停航。2003年,沙市机场改为湖北省航空运动学校。2003年-2011年,先后有多家通用航空公司进驻沙市机场。2011年-2012年,随着荆州市“壮腰工程”的战略实施,沙市机场复航被纳入荆州市市政建设的议题,市政府与南航先后投入亿元资金对机场进行整修。2012年12月28日,经过市政府和南航公司的后期修整和努力,经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的验收,重新获得《民用机场使用许可》,意味着沙市机场恢复通航。2012年12月18日-今,沙市机场由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管理,机场使用性质为通用机场,暂不实行客货运。
飞机
1994年,沙市机场有“运五”飞机4架。1998年使用“肖特360”型飞机,为专业飞行使用。在沙市机场过站机型中,主要有波音737—300型和波音737—500型。1994年12月31日,南方航空公司决定从1995年1月1日起,停止沙市机场肖特360飞机飞行。从此,民航第十五飞行大队不再执管飞机,只提供过站和过渡航班服务。
航空营运
航线1994~2002年沙市机场先后开辟的航线有:沙市~宜昌、沙市~广州、沙市~武汉、沙市~南京、沙市~上海、沙市~常州、沙市~深圳、沙市~北京、沙市~黄山、沙市~汕头、沙市~桂林、沙市~海口、南阳~沙市~桂林(往返)、沙市~武汉~黄山(往返)、沙市~宜昌~长沙~广州(往返)、沙市~武汉~常州(往返)、沙市~武汉~南京~南通(往返)。1994~1996年沙市航空运输开辟至北京、上海、广州等9条航线。航空运输进入黄金阶段,1996年旅客年吞吐量增至64501人次,货物的吞吐量高达825吨。1996年开辟沙市~深圳、汕头航线。1997年11月27日,宜昌青年旅行包机公司租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Y7-100型飞机,以沙市为基地,开辟了沙市~武汉、常州、恩施、重庆航线1997年航空运输开始滑坡,到2001年旅客吞吐量仅为14960人次,货物吞吐量也降至304.4吨,导致沙市航空运输处于亏损状态。2002年5月,沙市机场停航。2002年5月,因沙市航班停飞,南航荆州基地开通荆州至三峡机场的航班直通车,免费将旅客送达三峡机场,班车时间为每天早上一班,周三、六、日下午各一班,至2004年底运送旅客2000人次。主要航班客运票价1995年,沙市~广州票价830元,沙市~海口票价1310元,沙市~武汉票价280元。2000年,沙市~广州票价950元,沙市~海口票价1350元,沙市~武汉票价280元。
铁路
车站
2004年荆州地方铁路设有四个货运营业站:荆州北站、沙市站、沙市东站、沙市南站。沙市站、沙市东站、沙市南站位于沙市辖区内。沙市站位于荆州开发区三湾路尾。设计年货物吞吐量200万吨,货场总面积15000平方米。货场内设4股货物线,有效长度795米,并设有危险品货物作业区。货场内有118平方米仓库2栋,在沙市货场东南面连接沙市集装箱中转站,货场面积5000平方米。沙市南站位于荆州市盐卡港东面。设计年货物吞吐量60万吨,站内铺设有效长度为459米的煤炭专用线,货场1000平方米,年吞吐量25~35万吨。西南面与盐卡港有3条专用线连接。
货物运输
荆沙铁路自1994年8月接管自主运营后,荆州市近300家大小企业的产品及原料通过荆沙铁路进出。运输的货物有煤炭、化工、粮食、矿建、农副产品等24个品类,包括整车和集装箱两类运输。1998年,荆沙线位于沙市盐卡港区东面的沙市南站建成并与盐卡专用铁路贯通,形成水铁联运的格局。
机车车辆
荆州地方铁路机车配属情况为:1994~2001年每年均为运用机车3辆,段备机车1辆;2002年和2003年运用机车4辆,段备机车1辆;2004年运用机车3辆,段备机车2辆。机车型号全为“建设”。荆州地方铁路车辆配属情况为:1994~1995年配属C30型1辆,作为路用,已报废。1996年配属C50型1辆作为路用;2000年配属S11型5辆,作为列车,现均在使用。
水路
沙市区水上运输包括长江干线和内荆河支线两部分。境内长江港口岸线全长11.8公里,区域内有各类码头67座,泊位92个,年综合通航能力691万吨。投资12109.75万元,1998年5月竣工开港的沙市盐卡新港区,为全市最大型综合港区。建有1500吨级驳船通用杂货泊位2个及散货装船泊位1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江海货轮,年吞吐能力100万吨。内荆河支线长湖航线通航里程86余公里。2004年全区拥有各类船舶68艘,总运力38163载重吨。
港口
沙市港区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北岸,荆州城区港口东段,东距上海1600公里,西离重庆800公里。沙市港是长江流域30个大型港口之一,是荆州市第一大港。1995年初,沙市长江干线港口分为12个港区。1998年盐卡新港区竣工,沙市港长江干线分为沙市老港区和盐卡新港区。港口岸线长度11.8公里。2001年12月,荆州市制定《荆州城区港口总体规划》,长江干线按照泊位性质分为6个港区,长湖、内河通航里程80多公里。内荆河(关沮港区)有8处乡镇渡口。其中,长湖关沮港区1个。至2004年,沙市港共有港埠经营企业64家。其中,交通专业企业14家;各类码头67座,泊位92个;年综合通航能力691万吨。2004年港口从业人员2780人。港口仓储1994~2003年,荆州港务局仓储面积22126平方米,仓储容量0.9万吨。共有13个仓库,4号库为粮食专用仓库,15、16号库为水泥专用仓库,其余为件杂货仓库。2004年盐卡新港区新建物流仓库,新增仓库8个,编号为盐卡1~8库。其中,1~7号库为件杂货仓库,8号库为外贸仓库。另外还有虹云市场仓库位于谷码头35号,仓库面积1116平方米。政涛水运实业有限公司仓库面积5000平方米,容量4000吨。
港口建设
港口规划2001年12月3日,市政府同意实施《荆州市城区港口规划》。规划将荆州城区港口岸线规划为9段。其中,第三段新河口港区荆州长江大桥下50米至第九段木沉渊盐卡水陆联运港区,为沙市港区利用规划岸线,全长11.8公里。
港口生产和经营
港口沙石经营1994~2004年,沙市港共建成12条皮带机作业线,提高港口吞吐能力近200万吨,为沙石料的装卸和运输提供了条件。其间,沙市港沙石料经营户快速增加,2004年有34家。港口装卸作业2003年通过沙市区港航管理处年审的港口装卸作业经营户有18家。其中,11家兼沙石料经营,生产方式为皮带机输送,以装卸沙石料为主;7家是专业装卸作业队,生产方式为皮带机输送和人工挑运相结合。装卸货物主要是煤炭、粮食和件杂。港口水上加油经营1994年以前,港区内仅有长航和荆江轮船公司两个内部加油站。1994年10月,荆实站码头第一个设置面向社会的经营性加油站后,沙市港沿线相继发展到8个加油站。其中,有3个已在港口管理部门申领《港埠经营许可证》。另外,5个加油站主要为所属单位和系统运输船舶加油,部分对外服务,属半经营性加油站。港口专业企业湖北荆通运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2月,由市装卸运输总公司与市联运总公司、市交通机械厂联合组建。下设7个分公司,港机厂、虹云干鲜果品批发部等10个分支机构和职工医院。公司注册资金4030万元,资产7200万元,年经营收入3000万元,职工1051人。荆州港第一港埠公司1995年12月成立,隶属于荆州港务集团公司,国有企业。公司下设四个分公司,固定资产3800万元。有装卸作业码头10座,年设计吞吐量能力180万吨。库场总面积10万平方米,可同时满足各类货物分堆存放的要求。公司有各类装卸设备15台(套)。其中,起重设备10台,最大起重量15吨;皮带机作业线5条。2004年进行3号港区改造。荆州港盐卡港埠公司1995年7月成立,隶属荆州港务集团公司,国有企业。主要经营集装箱装卸运输、港口装卸、堆存、机械出租、仓储、码头原油、石油装卸作业等业务(详见本卷“盐卡新港区建设工程”)。
航道
长江主航道荆江段沙市长江航道分属长江水域太平口水道和瓦口子水道,上起故沮漳河航道里程481.5公里处,下止木沉渊航道里程468公里处,航道全长13.5公里。水道航道技术等级为1~⑶航道,船舶通航吨级为3000吨。沙市长江干道河面最宽处位于荆州长江大桥下50米,约2200米;最窄处位于三八滩尾,约900米。共设水上航标8座、岸标2座、塔形岸标1座。1956~1998年年径流量平均值为3925亿立方米,历年最小值3206亿立方米(1972年),历年最大值4752亿立方米(1998年)。
客运
航线1995年沙市港靠泊船舶航线有8条航线,1996年有9条航线,1997年减至5条航线。2001~2003年,仅保存渝申、渝汉、渝宁3条主航线。2004年除涉外旅游船在港靠泊外,其他普通客轮全部停航。
公路
1995~2004年,沙市区逐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结构基本合理的公路网络,域内有1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1条省道,6条县道、222条乡村道路。2004年全区各等级公里总里程1090.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2公里、国道35.2公里、省道16.69公里、县道95.25公里、乡村道916公里。公路桥梁有荆州长江大桥及其他2座大桥、15座中小桥。2004年全区拥有营运客车598辆。其中,大型203辆、中型286辆、小型客车31辆、卧铺78辆。汽车客运站9个,客运线路158条,通达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日发班次1580多个,年客运量37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9876万人/公里。营运货车3049辆,总运力11843吨,年货运量384万吨,货物周转量53360万吨/公里。还有货运交易所35家,汽车综合性能A级检测站1家,维修业户71家。
能源编辑供气
(一)沙市热电厂热电工程项目液化石油气2004年,沙市城区有液化气储罐10处,储气总容积1714吨,年供气量8400吨,年供应瓶装液化石油气8万户。液化石油气成为市民主要生活燃料之一。管道煤气1981年,原沙市市开始使用煤气,1991年11月,沙市市煤气公司成立,向社会供应管道煤气。1999年,沙市煤气公司移交市建委管理,并加入沙隆达集团,经过资产重组成立荆州市燃气总公司。至2004年9月,由于设备老化和天然气东输,全部停止供应管道煤气。12月,用户置换使用天然气。1999~2004年,管道煤气供气总量5249万吨。天然气2001年7月,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重庆贤达实业有限公司、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市投资公司和市城南热电公司组成荆州市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4月,天然气输配工程开始建设,工程总投资2.4亿元。该项目设计年输气能力1.61亿吨/年,高压管长度24.2公里,供应包括城市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及工业生活锅炉、天然气汽车和空调自然机组用户。2004年敷设高压主管道41.2公里,安装阀门85台,敷设中压支管道及庭院管道4.8公里,建设门站、配气站各一座以及天然气调度指挥中心。同时进行管道煤气转换天然气改造,共敷设低压管道19.4公里,户内管道改造8000户,安装阀门37台。12月,天然气工程正式开始供气,近1万管道煤气用户首批置换使用天然气。(二)集中供热1966年4月7日,原沙市城区开始集中供热,热源由沙市热电厂提供。供热对象主要是企业。1994年年供热量308万吉焦,用户38家。2004年底,供热用户减少到21家,年供热量254.7万吉焦。
供电
(一)电网建设1995年10月,供电分局投资123万元对中心城区10千伏线路进行改造,沙市区所有10千伏主干线全部更换成240平方毫米钢芯铝绞线和绝缘架空线。1997年1月28日,投资3500万元兴建110千伏柳垸变电站。主变容量31500千伏安,110千伏电源2回路,由沙市热电厂和周家岭变电站引入,10千伏出线12回路。至此,沙市区以沙市热电厂和周家岭变电站为电源点,形成西有西区变电站、中有航空路变电站、东有柳垸变电站的高压单环骨干网络。同年,投资175万元,对35千伏观音垱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新增8000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1台。1999年1月8日实现110千伏变压电站无人值班运行。1999年9月底,沙市供电分局共完成129个公用配变台区的整改,对114个配变台进行增容,对141个台区加装电容补偿装置。同时对城区10千伏配网负荷进行了较大调整,减少线路交叉迂回,缩小供电半径。(二)城网改造1999~2003年,投资17467万元,进行沙市城区电网改造,完成110千伏西航线改造工程,放线5.8千米;完成110千伏航空路变电站主变增容和35千伏观音垱主变更换,航空路变电站更换10千伏开关5台;完成西区、航空路、周家岭、柳垸路、南湖、岑河、观音垱、便河等变电站10千伏配网改造工程以及热电厂负荷外移工程,共10个审批项目:更新及新装柱上真空开关138台,新增及更换配电变压器442台,安装并投运10千伏环网箱12座、10千伏开关站3座,新增环网箱、开关站出线47条,完成岑河新、老变电站10千伏线路交割,新增及改造配电台区672个,改造及新架380伏低压导线3047千米,敷设380伏低压电缆10.64千米。新增无功补偿14358千伏。“四分”工程(分区、分线、分压、分台区)共计改造低压台区506个、二进四出环网箱4个、、二进二出环网箱5个、柱上环网开关10台。(三)农网改造2001年12月对关沮、立新、锣场、联合、观音垱、岑河6个乡(镇)进行农电体制改革。实行电量、电价、电费公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到户;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统一的管理模式。2002年1月9日,沙市供电公司成立开发区、锣场、立新、关沮、岑河、观音垱6个农村供电营业所。2002年7月招聘首批农村电工107人。同年,沙市供电分局开始对农村实行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全区67654用电农户均实现“四到户”管理。2002年12月10日,对已抄表到户的农户实行城乡生活用电同网同价。2002年6月,农网改造正式启动,2003年6月底竣工投入运行。农网改造投入资金3098万元,新增10千伏线路210.69千米,改造10千伏线路228.3千米,新增配电台区220个,改造配电台区101个,新增配电变压器220台,总容量20100千伏安。新增380伏低压线路2007.11千米、220伏低压线路314.14千米,改造380伏低压线路172.37千米、220伏低压线路29.4千米。(四)一户一表工程2000~2003年,供电分局投资1280万元,分6批对沙市区特困企业职工供电进行一户一表工程改造,改造79个配电台区,总容量25655千伏安,改造户数14241户。
供水
(一)水厂建设沙市城区有中区、西区、东区三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46.5万吨。3座自来水厂之间直线距离均约为4公里,形成枝环结合、以环为主的供水管网,生产调度集中,相互调节供水。中区水厂(现临江水厂,位于临江路66号),占地面积0.14万平方米。1994年后,自来水公司累计投资75.5万元更新改造设备,对净水过程中的加药、消毒工艺进行改进,1998年对净化构筑物及供水泵房进行加固,对水池防护顶棚进行修复,对电机水泵、反应池、配电设备等进行全面维修、维护。水厂有取、送水泵及排污冲洗机组6组,总功率280.5千瓦;电力变压器1台,总容量为315千伏安。主要承担旧城区供水任务。供水能力1.5万吨/日。西区水厂(现南湖水厂,位于马王庙北侧),占地5.15万平方米,1960年始建,1966年初投入生产。1981年7月分两期扩建改造,1986年4月建成投产,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日。1989年投资218.5万元,进行5万吨/日扩建工程。2004年有取、送水泵及排污冲洗机组15组,总功率2127千瓦;电力变压器4台,总容量3230千伏安。供水能力15万吨/日。东区水厂(现柳林水厂,位于柳林洲东部),占地面积7.48万平方米。1992年投资268万元,进行5万吨/日技改投资项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相继扩建15万吨/日工程,至1994年6月末,实际完成投资5542万元。至此,供水能力达到30万吨/日,总投资6955万元。5月8日,总造价46万元的长46米,高10米,宽14米的钢质取水泵船下水投产。2004年末,东区水厂取、送水泵及排污冲洗机组15组,总功率3715千瓦;电力变压器6台,总容量6600千伏安。(二)供水管道1991年末,原沙市市城区供水管道总长度达382.43公里。1992年7月,原沙市市向世界银行贷款,扩建东区水厂和进行配套城市供水管道工程,当年开工,1996年7月完工。共敷设三湾北路、燎原路、江津东路等13条供水管道,长15.42公里。2004年6月,对荆州、沙市两区域的供水管网进行扩通,还对中山路、东方大道、荆沙路、十号公路等道路供水管道进行扩建、改建,总投资987万元。其中,贷款500万元,自筹资金487万元。至2004年,沙市城区供水管道总长度544.49公里。其中,新建DN75mm以上供水管网93.68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比1994年增长1.33倍。(三)供水管理三个水厂均从长江取水。西区水厂(南湖水厂)取水点受到上游宽宏纸业公司排放废水的污染;中区水厂(临江水厂)取水点上游处有临江路排污口、轮船码头和水上餐厅对取水造成影响;东区水厂(柳林水厂)取水点受上游帅伦造纸厂排放废水的污染。至2004年底,三个水厂上下游均无卫生防护地带。1992年建立城市供水中心微机调度系统,设立水质检测中心。此后,主要根据源水浊度变化,适时进行水质监测,并建立水源污染紧急预案,检测32项指标,有定点抽样检测点27个。管网水检测余氯、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浑浊度四项指标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9%,优于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还设有5个高层加压站,每天视水压情况加压,水压平均合格率99.2%。(四)用水管理荆沙合并初,沙市城区日用水量高峰期时达35万吨以上。为了进一步搞好节约用水工作,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对沙市城区80.87%的工业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管理,计划供水用户由原来412户扩大到761户,计划用水量占沙市城区总用量的48%,并帮助沙市城区33家企业用水大户制定完善管水制度和节水技改措施。同时对沙市城区取消生活用水包干制,实现一户一表。沙市城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94年的30%增加到2004年的54%;沙市城区循环用水量达4057万吨。1995~2004年,共节约工业用水3000万吨,平均每天节约生产用水0.82万吨。2004年节约工业用水300万吨。市民用水逐步实行一户一表,沙市城区生活用水量逐年下降。2004年沙市城区年供水量3941.73万吨。其中,生活用水1647.42万吨,占年售水量的41.7%;生产用水(含商业、经营、市政等用水)2294.31万吨,占年售水量的58.3%。城市用水普及率100%,供水人口52.89万人。在沙市城区主要街道和居民区装有公共消防栓425座,市区公共绿化、水冲式厕所和环卫用水装置242处。消防、环卫、绿化等市政公共用水均未收费。
经济编辑总况
沙市作为百年商埠口岸城市,商贸业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沙市区先后推出“退二进三”、“退城进郊”等举措,推动民营商业资本向规模型、支柱型企业发展。1997年至1998年,重点建设各类专业市场,2000年,开始实施对国有和集体商贸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14家公有商业企业有13家实现民营化改制。2001年以来,着力引进外埠商业资本,武商沙市量贩店、新世界购物广场、大润发超市等大型商场和超市,吉瑞珠宝有限公司、晶崴大酒店纷纷入驻沙市投产营运,两湖平原物流交易中心、沃尔玛美佳华、金石商贸城等项目建设正顺利推进;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渐成为沙市商贸主流形式。建有建材、家具、家电、日用批发、汽摩配件、水产养殖、水果批发等专业市场38个,蓝特商贸城(原为蓝星商贸城,2003年改此名)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建材专业市场,对外贸易企业由建区时期的空白发展到12家,外贸出口达到3010万美元。据统计:沙市区现有工商个体户数2.97万户,从业人员99628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总额业43.78亿元。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17.4亿元,增长11.3%;区属生产总值34亿元,增长21.4%;三次产业结构由20.7:32.9:46.4调整为17.6:35.6:46.8。
工业
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积极化解资金紧张、能源和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着力加强重点项目和规模企业建设,实现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3.6亿元,增长39.5%。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支撑作用增强,规模企业由51家发展到65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1亿元,增长38.3%;医药化工、机电汽配、纺织服装、食品饲料、建材家具等产业产值的平均增幅达35.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0%。全区供电量达到12.5亿千瓦时,增长15.9%。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实现财政收入36561万元,增长2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699万元,增长26.1%;国税收入19492万元,增长19.2%;地税收入15748万元,增长29.5%。2013年,沙市区将坚持主攻工业,强攻园区,全力冲刺“百亿园区、百亿产业和十亿企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60亿元、增长24%。
投资
投资强度明显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增长35.2%;工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项目和投资额度占到70%以上。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亿元,增长18.4%。蓝特商贸城成为“全国规模市场500强”,中商百货下划,晶崴大酒店、大润发超市、楚天明珠等项目建成营运。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消费品连锁店70家。城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2.5亿元,增长6.8%。以蔬菜瓜果、水产养殖、畜牧和平原林业为重点的城郊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显现,优质粮棉、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比例大幅提高。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家,全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着力实施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面貌得到改观。
招商引资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9亿元,其中工业8.4亿元;新建项目4.7亿元,续建项目8.2亿元。引进项目58个,其中工业项目47个。综合投资过亿元的项目5个,其中工业项目3个;过5000万元的11个。以沙市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工业园区规划逐步理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满园工程”稳步实施。全年新建和续建项目达到76个,其中工业项目60个。外贸出口达到3010万美元,增长100.5%。出口企业由6家发展到15家,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比重上升,一般贸易、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及化工产品出口的增速平均提高了10%以上。
旅游编辑万寿宝塔
万寿宝塔是第七代辽王朱宪节奉嫡母毛太妃之命,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它依江傍水,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塔高七成,八角形,高达40余米,塔身高出荆江大堤堤面20余米,塔身外墙现还存汉玉佛像87尊,石牌102块。登塔远眺,南观滔滔江水,北澉新城风光,东看旭日东升,西望三国古城。园内建有接待厅,怡寿轩、寿苑、九龙壁、长廊、望江亭、观音阁、迎宾楼等建筑。在万余株银杏、腊梅、雪松、水杉、石榴、桂花等奇花异木的装点下更是古韵悠远,引人驻足。素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的观音矶,伸入江中二百多米,始建于南宋年间,顶承江流,保护江堤,化解荆江危险。观音矶还留下1998年长江历史最高的水位线和1954年荆江分洪水位线的历史刻痕。1998年夏,长江全线迎战8次洪峰后,观音矶旁修建“98抗洪纪念亭”这里成了抗洪斗争胜利的纪念地。万寿园已成为集文物古迹、长江防洪史迹为一体的特殊园林景点。
江渎宫
江渎宫位于沙市区江汉南路东侧,这里曾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居和写作咏读的地方。其不朽名著《天问》就是在这里问世的。江渎宫内的“天问阁”因此而得名。屈原,名平,出生郢都贵族家庭。楚怀王时任大臣左徒,因其富国强兵、联齐制秦的政治主张遭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反对谗毁,被贬为仅管楚国三大王族内部事务的“三闾大夫”,后又相继两次遭黜流放汉北和江南。因忧伤国事,发愤而作《离骚》,开创楚辞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流放江南后,当得知秦将白起“拨郢”,国之将亡时,他怀着满腔的哀怨和愤懑,以身殉国投汨罗江而逝。屈原出生楚地,在楚国担负要职近20年,他那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情操和旷世巨著,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4年国际文联理事会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人们世世代代的怀念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祀他。楚地的人们更是尊崇有加,荆州古城附近曾先后建有四处三闾祠,江渎宫便是其中之一。南宋嘉定六年重建江渎宫时,殿内立有《重修江渎宫记》石碑一块,碑文中有“此宫相传为三闾大夫故宅”的记述。1991年再度重修江渎宫,主建筑为三层阁楼式建筑,天问阁红墙绿瓦,气势恢宏。天问阁内底层立有三闾大夫塑像,其两侧的楹联援引叶剑英元帅的诗句“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这贴切的写照,体现了人们对这位历史文化巨人的由衷赞美之情。
关庙与春秋阁
荆州关庙与春秋阁,都是因关羽镇守荆州后的纪念性建筑。关庙位于古城南门内,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原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山西解州关祠、湖北当阳关陵并列为全国三大关公纪念圣地。荆州关庙后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1985年国家旅游局等部门拨款在原址重建,曾改称关公纪念馆。重建的仪门悬挂有清乾隆御锡的“泽安南纪”匾额。仪门后院内,两侧立有石碑,正面为重建关庙碑文,背面为隐喻关羽气节的竹叶诗,正殿基本维持原关庙风貌,门首上方为清同治皇帝御赐匾额“威震华夏”。殿中塑有关羽夜读春秋和关平、周昌侍立两旁的塑像,上方悬挂清雍正御赐的“乾坤正气”匾额。正殿后的庭院内有两株参天古银杏树,为元末明初所植。另有清代碑刻一块。后院为三义殿,塑有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坐式像。春秋阁原位于荆州城东郊金龙寺,建于清嘉庆年间,1931年重建于现沙市中山公园内东北隅。阁内供奉关羽拜读《春秋》塑像,故名春秋阁。阁宇建在高大厚实的台阶之上,面阔三间,分上下两层,上为阁、下为室。正面置有横向石梯两道,由此入阁。整座阁宇建筑精巧,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似瑶台琼阁。该阁现为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文星楼
文星楼位于沙市区民主街沿江大道南侧,紧傍荆江大堤,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星楼始建于康熙年间,位于荆江大堤内侧。清代中期,迁建于现址。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建。文星楼为亭阁式建筑,砖木结构,高约15米,楼四周成正方形,边长约10米,阁门上刻“文星楼”三字,楼后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题刻,楼下正殿有奎星神像。整座建筑精巧玲珑风格别具。文星楼是科举时代莘莘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传说上天主宰文道的星宿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旧时读书人为求科举仕途顺畅亨通,每年春秋两季应考之前,必来此虔诚拜谒奎星,祈求保佑;有幸及第者,亦必再来叩奎星的在天之灵。
荆江分洪纪念亭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有毛泽东题词: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的胜利。周恩来题词:要使江河对人民有利,纪念亭上有荆江分洪工程军民功勋人物、劳动模范人名碑刻。
周梁玉桥遗址
周梁玉桥遗址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沙市区长港路北。呈长带形,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81年发现,1982年试掘,揭露面积约100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出土有陶鼎、鬲、瓮、罐、尊、纺轮和铜刀、铜鱼钩、骨针、骨笄、卜甲、卜骨等遗物,并发现有红烧土、木炭灰、灰坑等遗迹,时代为商代后期。发掘资料整理研究表明,该遗址系在原有土著文化基础上,又渗入了中原商文化、南方越文化以及三峡地区巴文化的因素的综合体,它对研究江汉平原西部地区楚文化形成以前的历史、文化,具有极为重要和十分典型的意义。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古便河河道上的城市公园,楚令尹孙叔敖墓冢、春秋阁等,是江汉平原最大的公园、动物园。
定湘寺
定湘寺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荆州市以东30公里处的沙市区岑河镇定向村四组,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始建于晋,扩建于唐,毁于日寇侵华,重修于宗教开放。原庙废墟,尚存古银杏树一株,高28米,腰围5.4米,覆荫面积达600余平方米,以作历史见证。
宗教编辑沙市区境内居住着汉、回、土、满等2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在解放路街道办事处辖区的迎喜街、纯正街、三岔路一带。自汉代佛教传入沙市后,伊斯兰教(元代)、天主教、基督教(清代)相继传入沙市,加上南朝以前就存在的道教,至2004年,沙市地域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千余年间,宗教活动时兴时衰,其活动场所时建时毁,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员也时多时少。1978年后,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恢复,信教群众过上正常宗教生活。2004年,全区有宗教活动场所74处,信教群众3万多人。
基督教
清同治七年(1868年),美国圣公会教士来沙市布道。光绪十二年(1886年),瑞典行道会在大赛巷建教堂。民国初年,美国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福音路德会、真耶稣教会陆续在沙市布道。其时,沙市已有基督教5个教派,他们各自修建和租赁房舍办教堂、小学、医院(诊所)等。1946年,沙市信仰基督教和受洗礼的教徒约600人。1951年,基督教开始实行“自治、自养、自传”。1959年,5个教派联合组成沙市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文革”时期,基督教被迫停止活动。1983年圣诞节重新复堂,复堂时只有35人参加礼拜。1997年,沙市地域有基督教活动场所2处,一处在沙市中山路东段,一处在岑河镇,共有教职人员6人,信教群众2900多人。2004年,基督教活动场所仍然为2处,位于岑河镇的基督教堂属沙市区管理,参加活动者主要是所在地附近的信教群众,约1400余人。2000年开始,基督教在太岳北路荆沙村修建新堂。2004年,新教堂举行献堂庆典。
天主教
清康熙二年(1663年),天主教开始在沙市发展信徒。雍乾时期禁教会,天主教徒星散。同治九年(1870年),天主教在洪家巷建天主堂,并在市区办西医诊所,建中小学、幼稚园、孤儿院、育婴堂。至民国37年(1948年),沙市有天主教徒2000多人,天主教设修会和修院,修会传教,修院培训。第一、二任会长是美国教会派遣的美国人。建国初期,沙市有天主教徒1500人左右。1954年成立天主教沙市爱国委员会。文革时期,天主教活动中断,1982年开始恢复教会活动。1995年,天主教会开始在临江路修建新教堂。2001年,成立天主教沙市教区,辖公安、松滋、石首、仙桃、天门、潜江等9个县市区的分教区。教徒们一般在四大占礼日(圣诞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参加教区活动,约700~800人,参加主日弥撒者300人左右,平日弥撒一般在20~30人。
伊斯兰教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伊斯兰教传入沙市。清雍正八年(1730年),从沔阳、南京迁来大批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民国14年(1925年),又从河南南阳迁来一批穆斯林群众。沙市的伊斯兰教信徒分别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和民国14年(1925年)筹资修建了新沙路清真寺和迎喜街清真寺。前者称下寺,后者称上寺。信仰伊斯兰教除回族群众外,还有居住在本地的维吾尔族、蒙族信众。穆斯林群众聚居地主要在解放街办辖区的迎喜街、纯正街和三岔路一带。建国后,沙市地域的伊斯兰教信徒分别在上、下寺做礼拜。1958年,上寺被挪作它用,沙市穆斯林活动全部集中在下寺举行,“文革”时期被迫停止,直到1981年恢复活动。每逢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记)和“主麻日”,伊斯兰教信众都相约到清真寺聚礼。1983年,穆斯林推举产生沙市市清真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负责管理寺内财产、日常事务及地方回民事业发展,均系义务服务。1995年于上寺原址修建具有阿拉伯风格的新清真寺,下寺改为商业用房。至2004年,沙市区域仅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1处,即位于迎喜街的沙市清真寺。
道教
道教在沙市地域传播和活动场所的修建最早见于南朝刘孝绰之《江津寄刘之遴》。由宋至清代,渐建三清观、江渎观、马王庙、灵官庙、灵官殿、江渎庙、元帝庙等。道教庙宇以市区内规模较大,市郊乡村处较小,均为道士管理。民国时期,沙市成立道士协进会。道士一般经营法事,为民众办丧事或祈福禳灾。1951年2月,沙市境内有2所道观。1966年,沙市道教基本停止活动,道士们则参加生产劳动。1978年后,道教逐渐恢复活动,一些过去的道士又重新住进道观,置备衣箱、经箱、法器,应百姓邀请上门布坛、行法事。2004年,沙市区域共有道教活动场所4处,其中观音垱镇3处,胜利街办辖区1处。经相关部门登记颁证的道士4人。其中,60岁以上2人,35岁~39岁2人。
佛教
东汉年间,佛教传入沙市,至唐时香火极盛。1951年2月,沙市境内有18所寺庙,63名僧人,31名尼姑,50名男居士,243名女居士。1956年成立佛教协会。“文革”中,章华寺等佛教活动场所遭毁,寺庙被占,僧尼星散。“文革”后,宽莲出任章华寺方丈。沙市地域的佛教活动步入正常轨道。1994年建区后,章华寺、菩提寺、静心寺、白庙寺、观音庵、观音寺、广东岳寺等7处佛教寺庙划归荆州市管理,其余为沙市区管理和乡、镇自管。1997年全区境内有佛教活动场所16处,教职人员80名,信教群众22000余人。1996年开始寺院登记。2003年全区有佛教活动场所66处。其中,岑河镇22处,观音垱镇19处,锣场镇6处,关沮乡11处,立新乡4处,胜利街办2处,解放街办1处,中山街办1处。由区、乡、镇管理的59处活动场所中,经相关部门登记颁证的佛教教职人员27人。其中,男18人,女9人;年龄60岁以上15人,35~59岁8人,34岁以下4人;担任寺庙住持26人,当家师1人;大专文化(福建神哲学院毕业)1人。全区佛教信众近3万人。
特产编辑龙凤配,它以黄鳝、仔鸡为原料,经过煮、卤、炸、溜等多种烹饪方法烹制而成,是荆州地区的传统名菜。鱼糕丸子是荆州一带特有的风味,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传说鱼糕的制作起源于楚国,在楚都纪南城有一酒店,专做各种鱼菜佐酒。夏日的一天,店主买鱼多了一些,偏偏这天生意清淡,到晚上还剩不少鱼。荆州城有座“聚珍园”餐馆,聚珍园的“皮条鳝鱼”是一道传统名菜,鳝鱼是食疗佳品,《名医别录》将鳝鱼列为上品,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冬瓜鳖裙羹,它是用肥大的雄鳖裙边和嫩冬瓜,加鸡汤、调料焖煮,清炖而成。沙市甜独蒜头,又叫荆州甜独蒜头,圆滚滚的,不分瓣,一颗是一个整体。吃起来醇甜香脆,是开胃的佳品。含有丰富的蒜辣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的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