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西藏政府网 > 山南政府网 > 错那政府网

错那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错那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xzcn.gov.cn
  • 地        址: 错那镇错那居委会
  • 服务热线: 0893-7302164
  •             

错那县政府网简介

  错那县是西藏山南地区下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位于东经91°28′-94°22′、北纬26°25′-28°27′之间。东接印占珞瑜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全县面积34979平方千米(实控面积约10094平方千米)。错那县拥有拿日雍措、古沙棘林、勒布沟等风景名胜。

  2013年,错那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561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2827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29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986元;完成税收收入2182万元。截至2010年,错那县辖1个镇、5个乡、4个民族乡、1个街道,总人口15277人。

  错那藏语意为“湖的前面”。

  吐蕃王朝时期,错那一带属约茹所辖。

  元朝时属扎由瓦万户府领辖。

  约公元14世纪,帕竹地方政权在错那建宗。

  民主改革前,错那宗属洛喀(山南)基巧管辖,而门隅的大部分地区则在20世纪上半叶中印战争后一直被印度非法侵占。

  1959年5月5日错那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山南专区(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错那。

  1959年成立雪下乡、觉拉乡、扎洞乡、吉松乡、卡达乡、库局乡、曲卓木乡、廓麦乡、兰普乡、洞嘎乡;1959年勒布区建区(区公所驻地麻玛乡,西边和南边与不丹接壤,为中国门巴族主要聚属区),建区时辖麻玛乡、贡日乡、勒乡、色木乡、吉巴乡5个乡。

  1962年5月从江孜地区划归山南地区。

  1962年6月觉拉乡、扎洞乡、卡达乡由隆子县划归错那县。

  1970年,觉拉乡、扎洞乡、卡达乡、洞嘎乡、廓麦乡、兰普乡、麻玛乡、贡日乡、勒乡、色木乡、吉巴乡建公社,1988年复改乡。库局乡于1970年改公社,1987年复改乡。曲卓木乡于1969年改公社,1987年复改乡。雪下乡于1970年改错那公社,1988年改乡。吉松乡于1970年改青山公社,1988年复改吉松乡。

  1997年,面积34872平方千米(其中包括被印度非法占领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地区),实际控制面积10405平方千米,1个区(勒布区),14个乡(错那乡、觉拉乡、扎洞乡、吉松乡、卡达乡、库局乡、曲卓木乡、洞嘎乡、兰普乡、廓麦乡等),68个村。

  2000年,错那县辖1个镇、5个乡。

  2004年辖1个区公所,14个乡,67个村。

  2005年辖:错那乡、觉拉乡、扎洞乡、吉松乡、曲卓木乡、卡达乡、库局乡、洞嘎乡、兰普乡、廓麦乡、勒布区。

  行政区划编辑

  截至2010年,错那全县辖1个镇、5个乡、4个民族乡、1个街道。共有2个社区、23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错那镇错那社区。

  错那县详细区划

  错那镇辖2个社区:错那社区、吉松社区

  勒门巴族乡辖2个村:勒村、新村。

  贡日门巴族乡辖2个村:斯木村、贡日村。

  吉巴门巴族乡辖2个村:吉巴村、让村。

  麻麻门巴族乡辖2个村:麻玛村、竹日新村。

  库局乡辖2个村:库局村、桑玉村。

  曲卓木乡辖4个村:塔嘎村、郭麦村、曲卓木村、洞嘎村。

  浪波乡辖2个村:曲那村、羊堆村。

  觉拉乡辖5个村:罗堆村、觉拉村、扎洞村、年扎村、德吉村。

  卡达乡辖2个村:卡达村、西午村。

  勒布街道-------

  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境域

  ©2015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

  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喜玛拉雅山脉东南,东接印占珞瑜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县城所在地海拔4380米,距拉萨400千米,泽当220千米。全县边境线长268千米,其中与印度的边境线长213千米,中不边境线长55千米。面积34979平方千米,包括印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地区,现实际控制面积约10094平方千米。县中心位于东经91°57'55",北纬27°59'53"。[3-6]

  地形

  错那县属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中的喜马拉雅区。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7000多米,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康格多山以北为高原山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南地区海拔递减。[3-6]

  气候

  喜马拉雅山脉横贯错那境内,南部印占区属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中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属于高原性高寒气候。年日照时数2589小时,年无霜期仅42天,年降水量384.3毫米。年平均气温-0.6℃,常年天气寒冷,是典型的高寒县。错那县的气候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和喜马拉雅山北麓高原性高寒气候两类。前一类的特点是湿润多雨,日照时间短,旱雨季不分明;后一类则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终年寒冷,冬春多大风天气且常有雪灾。暖季短促而润凉,多降雨,昼夜温差小,最热月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18℃(2007年9月3日);冷季漫长而酷寒,多风雪,昼夜温差大,最冷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37℃(1981年12月20日)。

  自然资源编辑

  水资源

  错那县有大大小小不少的湖泊,拿日雍措是西藏错那县最大的湖泊,总面积58.33平方千米。[8-9]

  矿藏资源

  截至2013年,错那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沙金、炭、铁、锡、铅、锌、锑、粘土、磷等十余种,蕴藏量上万吨。[9-11]

  动物资源

  截至2013年,错那县的野生动物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一类动物有:孟加拉虎、金钱豹、雪豹、小熊猫、藏野驴、野牛等;二类动物有:猕猴、棕熊、黑熊、秃鹫、岩羊、狐狸等,此外,还有贝母鸡、野鸡、蛇、黄羊等。[9-11]

  植物资源

  截至2013年,错那县拥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高等植物门类。其中,有国家保护树种,一、二类商品木材数十种,还生长着素有“错那箭竹”之称的大量成片竹林。错那的药用植物就有几十种。主要药材有黄连、天麻、红景天、五味子、虫草、贝母、黄芩、当归、党参等;野果类有:木瓜、山丁子、猕猴桃、山核桃、杏桃、草莓、蔷薇果、枸杞、沙棘、花椒等。[9-11]

  人口民族编辑

  人口

  2010年,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错那全县总人口15277人,其中勒布街道741人,错那镇总人口2468人,觉拉乡总人口4940人,卡达乡总人口2261人,曲卓木乡总人口4078人,库局乡总人口371人,浪波乡总人口418人。

  民族

  错那县居住着藏族、汉族、门巴族、回族等民族,全县以藏族为主。

  政治编辑

  领土纷争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厦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厦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厦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也未予承认。所以,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错那全县被占领面积共24885平方千米。[12-15]

  领导班子

  职位名字

  错那县委书记

  余胜能

  错那县长

  布多

  错那副县长周飞

  错那副县长

  杨耀贤

  错那政协主席扎西巴珠

  错那政协副主席

  罗布顿珠

  错那政协副主席

  白玛次仁

  错那县委常务副书记

  吕金波

  错那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

  牛堃

  错那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群旦

  错那县宣传部部长

  索朗德吉

  错那县县委组织部部长

  旦增贡布

  错那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张玉涛

  (以上信息更新于2014年)

  经济编辑

  综述

  2013年,错那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本级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35619万元、52827万元、1294万元、5339万元、5986元;完成税收收入2182万元;一产、二产、三产产值分别完成1998万元、17415万元、16206万元。[22-24]

  第一产业

  2013全年粮油总产量4562吨,粮经饲比例调整为59:12:29。新生仔畜34251头(只、匹),成活率94.1%;出栏牲畜32594头(只、匹);改良黄牛1131头。重点区域植树造林和义务植树造林5666.6亩,植树24万株,树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完成人工种草1000亩。沼气使用良好,产气率达到98%以上。[22-24]

  第二产业

  2013年错那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8123万元,比2012年增长8.7%。全县6家砂石厂依托项目建设。19家农牧民施工队参与项目建设,完成92个大小项目建设任务。规范14家矿业公司的探矿行为。完成了县城地热1228米的钻探任务。[22-24]

  第三产业

  2013年,错那县共接待游客8886人次,创收519.805万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63%、57.3%。累计注册个体工商户556户,注册资金13819万元;注册私营企业26户,注册资金5616万元;登记注册内资企业24家,注册资金达3279.53万元。[22-24]

  社会事业编辑

  医疗卫生

  错那县医疗技术设备落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一个没有,转院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2014年年底,实现14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每个街道办事处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配备医护人员,实现出生婴儿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双下降。[25-26]

  教育事业

  截至2013,错那县共有1所中学,8所小学(包括7所完全小学),以及11处教学点。2013年,错那县政府从本级财政安排10万元,用于中小学教学质量奖,统筹整合各类资金50万元,用于资助符合相关条件的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全县共有191个大学生享受该政策,兑现补助资金952650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14年,错那县共有1个国家级文化遗产和4个自治区级文化遗产,错那县争取到了1418万元的维修资金,分别对兴玛寺、扎洞寺进行维修;并且将投入60万元修建门巴族特有戏曲阿吉拉姆创承班。错那县形成了拥有20余人的文艺演出团,截至2014年,文艺演出团面向农牧民群众共进行文艺汇演45场。

  基础建设

  2013年,错那县投入资金52827万元,实施了卡达觉拉油路、卡达防洪堤、“三房”建设、乡镇业务用房、地热供暖物探等工程项目;投资11899万元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25万元,实施了7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2个边境村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58户弱势群体危房改造。

  交通编辑

  2014年,错那县筹措各项资金,实施了卡达、觉拉油路,库局乡改线公路正在顺利推进。农村通车公路里程达到了655.403千米,基本实现了村村通。10个乡(镇)和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其中7个乡(镇)通油路,乡镇通油率和行政村畅通率分别达到70%、100%。

  历史文化编辑

  门巴文化

  门巴族主要聚集在西藏东南部的门隅、珞瑜北境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巴迦西仁河谷,以及帕隆藏布江南岸的排龙山区(现为印占区)。“门巴”这一族称,既是门巴族的自称,也是他称,意思是“居住在门隅”。

  门巴戏

  门巴藏戏(7张)

  门巴戏是门巴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喜马拉雅山东南坡门巴族聚居区,即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勒布区。因为它直接采用藏戏的藏文剧本,所以民间称之为“门巴拉姆”,即门巴藏戏。相传18世纪末,强巴克龙从拉萨带回一部《诺桑王子》的藏文本剧本,由此门巴戏开始在勒布流传。

  特产编辑

  勒布木碗:是将树根砍成球状,晒半干,经高温煮过,再晒干,才能制作。

  竹编:勒布竹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筐、篓、席、筛、盒、桶、枕、勺等。

  卡达藏刀:主要靠手工制作,刀壳、刀把分别为纯银、铜制作。

  风景名胜编辑

  寺庙错那县有10座,分属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和布东教等多种教派。其中以觉拉寺、达旺寺(印占)、贡巴子寺、扎同寺、卡达寺为主。拉康1个,佛塔1座,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处,分属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和布东教等多种教派。

  拿日雍措是错那县最大的湖泊,位于县城北20千米,东径91°9′,北纬28°30′的拿日雍措,总面积58.33平方千米。拿日雍措湖藏语意为“湖的前面”,距泽当180千米,距县城36千米。有“达桑洞藏”和水葬台。“达桑洞藏”洞深达十几米,洞内有一处温泉常年不间断。

  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曲卓木乡政府的所在地,有一片天然古沙棘林。经过考证这里的沙棘林有800多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分布着大约2000多亩的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约15米,树围最粗4.5米。曲卓木乡的沙棘王林,每一棵沙棘树都有着上千年的生长历史,是中国乃至亚洲沙棘之最。错那的这片千年古沙棘林,属于野生柳叶沙棘林,当地人称为“拉辛”,藏语为神魂树,即魂魄依附的树。

  千年古沙棘林

  勒布沟是错那县境内康格多山南侧的一个风景区,中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

  著名人物编辑

  仓央嘉措是西藏的诗僧,1967年以六世达赖喇嘛的身份被迎请至布达拉宫。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门隅。1685年至1697年,他居住在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