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山阳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shy.gov.cn
- 地 址:
- 服务热线: 0914
山阳县政府网简介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东与丹凤、商南为邻,西与镇安、柞水交界,南与湖北省郧西县毗邻,北与商州区接壤。全县辖23个镇,324个村(居)。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居商洛第一,陕西第六。境内森林面积373万亩,森林覆盖率62.9%。气候湿润,以农业、药材和矿产为经济支柱,河流有金钱河,汇入汉江;银花河,汇入丹江。因山大沟深,耕地与河流相对较少,亦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山阳,历史悠久,西晋置丰阳县,宋朝置山阳县,县城地处商山之山阳县南,故名。建县距今已1700余年。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京兆南部及平阳北部设置丰阳县,属上洛郡,辖今山阳、镇安、柞水地。建武元年(317年),撤销。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复设丰阳县,属上庸郡。皇兴四年(470年),为东上洛郡治所。永平四年(511年),东上洛郡改名上庸郡,仍为郡治。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属商州。大业三年(607年),属上洛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属于商州。景龙二年(708年),属京兆府。景云元年(710年),改属商州。天宝元年(742年),属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属京兆府,继还属商州。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属京兆府。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属永兴军路。咸平元年(998年),改名山阳县。金初,属京兆府路。贞元二年(1154年),废县为镇,属上洛县。元朝,复设丰阳县,属奉元路。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更名为山阳县,属商州。清朝,隶属关系不变。民国二年(1913年),属汉中道。民国十六年,直属陕西省。民国二十四年,属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属商雒分区。1950年,属商雒专区。1964年,商雒专区改名为商洛专区。1970年,商洛专区改称商洛
行政区划编辑山阳县辖23个镇:城关镇、高坝镇、天竺山镇、中村镇、银花镇、西照川镇、漫川关镇、南宽坪镇、户家垣镇、杨地镇、牛耳川镇、小河口镇、色河铺镇、板岩镇、元子街镇、十里铺镇、双坪镇、两岭镇、王闫镇、天桥镇、石佛寺镇、法官镇、延坪镇。名称
山阳县
。位于东经109度32分至110度29分,北纬33度9分至33度42分。东至银花、晏马与丹凤县、商南县为邻;西到杨地、袁家沟与镇安县、柞水县交界;北依流岭与商州区接壤;南抵郧岭与湖北省郧西县毗连,有百多公里长的省界线。山阳县城距省城西安142公里;距首都北京经河南道1288公里,经山西道1338公里。
地貌
平均海拔1100米。境内群山绵亘,沟壑纵横,属秦岭南坡中、低山区地形结构,山地占总面积的82%,地势大体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800~500米。流岭、鹘岭、郧岭三大山脉横断南北:流岭,位于境内北部,海拔1600~1900余米,由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和片麻岩构成。鹘岭,位于中部,主峰天竺山,海拔2074米,为山阳县最高峰,由板岩、页岩、石英沙岩、千枚岩构成。郧岭,即郧西大梁,位于南部,最高峰有金盆梁和五龙殿等,主峰海拔分别为1832米和1716米,由灰岩及沙岩构成。河谷平地占总面积的18%,一般分布于银花河、金钱河流域沿岸及其盆地,海拔一般550~800米。金钱河流域海拔一般350~600米。主要河流有金钱河、银花河、谢家河。
气候
山阳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春季温暖多风,秋季潮湿多雨”。平均气温13.1℃,年均日照时数2134小时,年均降雨量709毫米。无霜期207天。夏季较炎热,冬季部分地区气温较低。受秦岭的影响气候既有南方的温暖,又兼北方的寒冷。
资源编辑水资源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水占山阳疆域面积的8%,河流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由于地势复杂,水分东、西、南流,汇为金钱河、银花河、谢家河出境。境内各河流均为山地河段,比较大,水流急,峡谷多,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2公里。水源主要是靠降雨,有丰水期与枯水期之分,少数河冬季处于半干涸状态,夏季山洪暴发,常泛滥成灾。地表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8.46亿立方米,地表水(指过境水)总量为6.01亿立方米,合计总量14.47亿立方米。按1984年37.72万人口、43.74万亩耕地计算,年人均占有水3890立方米,亩均占有水3308立方米。地下水为3.54亿立方米/年。年水能蕴藏量为19.5万千瓦。
植物资源
山阳植物丰富。金钱河、银花河和谢家河谷地既生长着许多南方型植物,也间杂生长着许多北方型植物。流岭、鹘岭和郧岭山地的植物,既与秦岭以北的暖温带植物迥然不同,又与以南的亚热带植物也有差异,兼容暖温带与亚热带植被特征。禾类作物10科、30属、424个品种;主要树种165种;竹类9种;藤芩植物7种。
动物资源
山阳动物区系,组成比较复杂。一般地说,南部属于东洋界,北部属于古北界,地表结构错综,植被类型多样,为动物提供了复杂的生存条件,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豹、青羊、水獭、锦鸡、娃娃鱼;列为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林麝、山猫、果子狸、老鹰、鹞子、猫头鹰等。
矿产资源
地质勘察资料记载,山阳已发现矿藏49种,其中有色金属矿漫川关镇古建筑群15种,总储量900多万吨,非金属矿19种,总储量达44亿吨。钒矿开发业在山阳迅速崛起。已探明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分布于陕西等七个省被称为“黑腰带”的大型钒矿床中,山阳钒金属储量达297万吨,品位达2%,被誉为“黑腰带”上的明珠。专家预测:以年产万吨精钒(五氧化二钒)计算,可开采300年以上,1997年年产钒仅400吨。其它矿产资源有一定优势和特色。大体情况是,有色金属部分矿种有一定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如桐、铅、锌矿。非金属矿储量丰富,共生矿种多,综合利用价值大,如石灰石、白云岩等矿。
经济编辑农业
山阳县是一个农业县。1978~1998年20年的发展,以农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内涵正在发生着变化。农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85.3降为1997年的58.0%。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洋芋、红薯、水稻及豆类次之。经济作物有荞麦、芝麻、花生、莲菜、魔芋等。林副土特产有商芝、木耳、香菇、猕猴桃、龙须草等。境内有林面积373万亩,森林覆盖率62.9%。经济林以油桐、漆、柿子、核桃、板栗、密桔为主。大宗中药有五味子、连翘、金银花、天麻、杜仲等。畜禽饲养业主要是牛、羊猪、鸡。2012年,山阳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7.6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6.9%。开发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基地55.04万亩,核桃总面积发展到34.9万亩,户均核桃产业收入930元。新建药源基地4.32万亩、设施蔬菜基地1000亩、魔芋基地2160亩、九眼莲基地1200亩,新修改造基本农田1.52万亩。
工业
1956年以前,山阳县仅有一些为当地生产
漫川关镇小河口生活服务的家庭手工业,最高年(1954)产值16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1957年,在继续引导手工业者巩固发展集体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开始县办工业。当年办起全民所有制工厂12个。1958年,工业生产卷入“大跃进”运动。不顾生产力实际水平,片面追求“一大二公”,放弃等价交换原则,强制平调农民和集体单位的劳力、物资和资金,在短短四个月里,办起大小工厂4218个,上劳5万多人,多数厂无资金、无设备、无技术,年产值27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仅5元多。1963年,县办全民工业仅存面粉厂和农械厂的柴油机发电车间,集体工业也只保留5个小厂,工业年产值下降到39万元,比1954年减少76%。1970年,随着农业生产形势好转,县社两级,恢复38个厂矿,当年产值上升到121万元,比1969年增长两倍多。1976年后,县办工业在调整、改革中持续发展,产值大幅度增长。1985年,县与乡镇两级共有工矿企业130个,年产值2225万元,其中轻工业(包括手工业)1458万元,重工业767万元。按所有制性质分,全民所有部分945万元,占43%;集体所有部分854万元,占38%;个体所有部分426万元,占19%。1989年,完成年产值3512万元,比1985年增长57%。2012年,山阳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9.3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53.2%。生产五氧化二钒1万吨,片钒、氮化钒产能分别达到5000吨和1000吨,产值达13亿元;黄金产能达到1000公斤,新增产值3.5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9.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9亿元,分别增长53.2%和56.2%,实现工业增加值13.93亿元,增长25.1%,全年万元GDP能耗降低3.8%。
社会编辑交通
民国三十二年(1943),山阳县政府成立建设科,摊派一笔专款,动用军粮
丰阳塔(建于宋代)百石充民工口粮,修筑商县至山阳公路,开工仅两个月,因所筹粮款被官吏贪污尅扣而终止。建国后,1956年山阳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始建商县~漫川公路,1957年3月竣工。这是山阳县第一条公路。1957年修筑山阳~镇安公路,次年6月竣工。1958~1964年,公路建设一度停滞。1965~1980年,县交通部门贯彻“民办公助”政策,大力开展公路普修。1981年底,山阳县共修建省线公路2条,158公里,县线公路4条,176公里,乡线公路29条,486公里。2013年,有国家级高速G70福银高速公路纵贯山阳县。北与国家级高速沪陕高速相交直达西安,南接湖北十堰市直达武汉使陕西省又多了一条通往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大通道。另外横穿山阳县东西,连接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商洛)与沪陕、银武、包茂、京昆四条高速公路实现横向连接的丹宁高速(商洛市丹凤县途径商洛市镇安县、山阳县至安康市宁陕县)已在建设当中。普通公路213条,其中7条干线公路与县外通连,北与312国道、西与西康铁路相接,南可到湖北,东可达河南。山阳县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和专线公路全长达1958.53km,公路占有量为每百平方公里56.76km,一个以县城为中心,国、省、县道为骨架,乡道为动脉,村道为网络的三级公路网初具规模。
网络
随着全国网络信息的普遍化,地处偏远的山阳县也逐渐建立了网络宣传,县委宣传部建立了山阳县人民政府网,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同时经县委宣传部批准的民间网站也快速发展,如山阳之窗网等,也为山阳的网络事业增添色彩,让人民生活更加便捷。
卫生
民国三十一年(1942)县卫生所成立,以中西医结合治病。民国三十三年(1944)天桥区联合诊所成立。此时山阳县药铺增至50多家。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山阳县各类医药人员增至135人。建国后,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县区乡三级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麻疹、白喉、疟疾等传染病基本得到控制,天花、霍乱、麻疯三种烈性传染病基本绝迹。人民生活环境卫生改善,健康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降低,1980年后,人口平均寿命提高到65岁。1989年,山阳县主要医药机构82个,其中县医院(站)4个,区地段医院9个,乡镇卫生院64个。还有村医疗站465个,事企业单位医务室14个。2012年,山阳县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新农合参合率98.5%。加大药品“三统一”采购,药品“零差价”销售实现全覆盖,65岁以上老人全部免费享受健康体检。
科技
1957年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纪念碑经山阳县科技协会评定,山阳县共有科技人员89人。其中农业技术员7人,助理技术员40人,医师9人,医护士23人。文化结构:大学2人,中专36人。1963年县政府对科技人员进行普查,共登记科技人员161人,其中女27人。文化结构:大学64人,中专81人。职称:技术员5人,助理技术员30人,医师15人,医护士52人,教师56人。1972年县计划委员会统计,山阳县共有科技人员437人,其中女109人。职称:农业技术人员95人,卫生技术人员187人,教师155人。1979年,山阳县实有科技干部832人,其中女156人。职称:工程技术员86人,卫生技术员177人,教师511人。1985年科委登记,山阳县各类科技干部1990人。文化结构:大学490人,中专1344人。职称分类:工程师级24人,助理工程师级156人。中教五级以上243人,小教三级以上707人。1989年底,山阳县共评出不同档次职称资格4926名,其中高级职务25名,中级职务658名,助理级职务1556名,技术员级职务2688名。按性质分:企业单位高级职务2名,中级职务32名,助理级职务217名,技术员级职务265名。2012年,山阳县大力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创建科技示范基地15个,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
自然灾害
据山阳县“8·12”突发山体滑坡抢险救援指挥部21日晚20时通报,经过省市县百余名医疗心理专家及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耐心疏导,截止2015年21日下午18时,在山体滑坡灾害中累计收治的56名伤病人员均已痊愈出院。8月21日,指挥部在滑坡区沟口至灾害现场设立警示警戒标识和4道卡点,实行24小时交通管制,严禁与救援无关人员和车辆入内,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卫生疾控部门出动消毒人员18人、车辆4台,对重点区域实施预防消杀作业,消毒面积7200平方米,修建防渗消毒池2座,同时对周边5个取水点进行定期监测。
教育编辑秦以前学在官府,政教不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汉武帝独尊儒术,大儒政教相兼,从教者多为士族。唐代县设学官,元明清设教谕、训导,掌管地方儒学,旨为科举取士。据县志记载,明清两代,山阳山阳县共计考取进土8人,举人45人,贡生197人。民国初年,山阳劝学所成立,动员民众创办学堂,并创办女子初小,女孩始有上学机会。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山阳县有初中1所,高小6所,初小121所,女子初小3所。民国三十年(1941)实行“新县制”后,县署设文教科,督办文化教育事业。建国以后,人民政府重视教育。1949年,山阳县仅有初中1所,小学122所,中小学教师184人,学生5418人。1985年,中学增加到38所,小学增加到1015所,拥有中小学教师3378人,学生67303人,完成普及初等教育任务。三十年来,为大学输送新生980名,为中专、中技输送新生2768名。2012年,山阳县的“蛋奶工程”惠及175所学校3.5万名中小学生,1.5万名中小学学生享受到助学金和生活费补助,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初中升学率80.9%,高考二本上线1906人,连续3年位居商洛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