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云南政府网 > 德宏政府网 > 盈江政府网

盈江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盈江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dhyj.gov.cn/
  • 地        址: 平原镇永胜路花园巷1号
  • 服务热线: 0692-8113686
  •             

盈江县政府网简介

  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之间。其东北面与腾冲县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为界。国境线长214.6公里,为德宏最大的县。盈江县辖7乡8镇、1个农场,103个村(居)委会、115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429平方公里,总人口306705人(2011年)。2012年末,盈江县全年生产总值达57.4亿元,增长11.5%;盈江别称象城,被誉为“中华翡翠毛料城”和“中国坚果之乡”。2014年5月30日09时20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历史沿革编辑公元前4世纪,“蜀身毒道”形成,今盈江即为主要通道。随着这条通道的打开,中原政权开始开发关隘之地。盈江地区西汉属滇乘象国。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为永昌郡所辖,永平十二年(69)属永昌郡哀牢县;南朝属永昌郡辖西城县。唐初为腾越软化府辖地;唐南诏时期在旧城设押西城,隶属永昌节度软化府。宋(大理)属腾冲府乞兰部辖地。元初属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元十三年(1276)隶属城西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设镇西府,为云南52个土府之一,永乐元年(1403),置干崖长官司,正统九年(1444)升为宣抚司,直隶布政司,天顺二年(1458),刀思忠任干崖副使,管盏达地。清顺治十六年(1659),置盏达副宣抚司,清宣统二年(1910),盏达副宣抚使停袭。民国元年(1912),国民政府在干崖、盏达各设弹压委员一职,民国2年(1913)改为行政委员,设行政公署,民国21年(1932)年干崖、盏达改设为盈江、莲山设治局,为建县过渡机构,隶属云南第一殖边督办。1950年5月15日,盈江、莲山和平解放。1950年6月1日,成立盈江各民族行政委员会,6月17日,成立莲山各民族行政委员会。1951年12月31日,成立盈江县各民族联合政府。1952年1月15日,成立莲山县各民族联合政府。1955年6月,曾先后直属于保山专区和德宏州管辖的盏西区划归盈江县。1958年10月,盈江、莲山两县合并为盈江县,合并后下辖先锋、红城(新城)、弄璋、边防(姐冒)、遮坎、支那、平原、太平、支勐(勐弄)、飞跃(苏典)、昔马、铜壁关12个公社,64个大队。1959年2月,撤销公社,恢复区、乡行政建制,其中,飞跃公社改设苏典文化站,支勐公社改设卡场文化站。1961年10月建立勐弄区,1962年12月建立油松岭区。1969年3月,全县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区站改建为人民公社,乡镇改为大队。1974年1月,从太平、铜壁关公社划出3个大队,建立芒允公社;从盏西公社划出4个大队建立芒章公社;从盏西划出3个大队,从苏典划出1个大队,建立支那公社;4月,从平原公社划出3个大队,建立平原镇;10月,从弄璋公社划出5个大队,建立姐冒公社。1975年1月,将原卡场文化站辖区从勐弄公社划出,建立卡场公社。1982年3月,设立盏西区公所,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协助县政府领导盏西、芒章、支那3个公社工作。1984年4月,撤销公社、大队,恢复区、乡建制,盏西区公所改建为盏西办事处(副县级),1987年1月,区乡体制改革,原旧城区岗勐、富联、喊撒乡的部分村社和弄璋区丙辉乡的部分村社划出组建岗勐乡;原旧城区改设为乡级镇建制;原莲花山区胜龙乡划归平原镇;原苏典区黑河乡划归卡场乡。1988年7月,盏西办事处改建为县委、县政府驻盏西工作组(正科级),1994年7月撤销。1996年4月成立那邦镇。2001年5月,原弄璋、盏西、昔马、卡场4个乡撤销,改设为镇建制。2005年10月,撤销莲花山乡、岗勐乡整建制合并平原镇;撤销姐冒乡整建制合并弄璋镇;撤销芒允乡、太平乡整建制改设太平镇,撤并后全县有8镇7乡,97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

  盈江县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之间。其东北面与腾冲县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为界。

  地形地貌

  盈江县属喜马拉雅山延伸的横断山脉之西南端,高黎贡山南延支系—尖高山的西南余脉构成的山区地形。境内中,低山与宽谷盆地交错相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起伏较大。大雪山海拔3404.6米,为境内最高点;那邦拉沙河口海拔210米,为境内最低点。全县山脉、河流、盆地与大地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形成由东北向西南直下的“两山夹一坝一河”的地貌景观。

  水系

  县境内有较大河流43条,分属大盈江水系、羯羊河水系、勐戛河水系和龙江水系。

  土壤

  盈江县土壤类型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草甸土、水稻土9个土类。

  气候

  盈江县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全县气候属低纬高原地区,冬暖夏长,雨热同期,干凉同季,春温高于秋温。主要气候特征:冬日少、春夏秋日长,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雨量充沛、干湿分明,立体气候明显。

  自然资源编辑森林资源

  截至2013年,盈江县森林面积411余万亩,森林覆盖率62.8%,活立木总蓄量2854万立方米,年产量62万立方米,多为阔叶杂木林,以栎树、栲树、木荷、木莲、楠木、桦木、杞木、椿木为主。

  生物资源

  盈江县截至2013年,盈江县境内收集物种98目246科2394种,其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76目175科1918种,单子叶植物22目33科347种,蕨类植物38科12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有:云南石梓、山白芏、榆绿木、箭毒木、四薮木、老虎须、岩梧桐、毛鸦旦子、火烧花、云南七叶树、秃杉、翅果柄、野茶树5、香果树、白桂木、滇菠萝蜜、厚朴。列入国家保护的稀有植物有:柚木、野荔枝、红锥、楠木、合果含笑、木莲、番龙眼、琼楠、桢南、鹅掌揪、铁力木。属中国稀有新分布植物有:大果藤黄、芒果槟榔青、高大含笑、滇藏榄。属我国特有新植物有:红萼藤黄、双子藤黄。属全国重点保护的珍稀龙脑香科植物有:阿萨姆娑罗双、毛芽龙脑香、盈江龙脑香。重要药用植物有:美登木、杜仲、金鸡纳、毕菝、芦子、罗芙木、肉桂、木香等。盈江县野生动物种目纷繁,有兽类10目27科57种,鸟类18目51科335种,鱼类6目15科63种,两栖类7科19种,爬行类12科33种,昆虫类15目107科400余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蜂猴、白眉长臂猿、印度支那虎。属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水鹿、猕猴、蟒蛇、绿孔雀、原鸡、冠斑犀鸟。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盈江县已查明主要矿藏:锡、钨、铅、银、锰矿,分布于县境东部和东北部。县境西北蕴藏两大黄铁矿体,储量10万吨以上。沙金和原生金矿分布于铜壁关、昔马、那邦一带。硅矿分布于卡场地带。翡翠、玛瑙、白云母、绿柱石、大理石等彩石类储量较大,遍布于西北部的卡场、勐弄、苏典等广大区域。石灰岩、白云岩、沙石广为分布。

  水能资源

  盈江县年自产水量67.03亿立方米,加上邻县流入水量,共达104.35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214.8万千瓦,其中:大盈江干流及支流79.6万千瓦,槟榔江54.7万千瓦,西部河流80.5万千瓦。水能蕴藏量大于5000千瓦的河流12条,其中:1~5万千瓦1条,5~10万千瓦5条,10万千瓦以上6条。河流大多属于山区型,落差大而集中,有利于高水头电站开发。

  地热资源

  盈江县境内有温泉眼数百个,主要温泉24个,30~40℃水温7个,40~70℃水温13个,70℃以上水温4个。芒章烂泥坝热泉和户勐显示区,水温分别达93℃和94℃。温泉基本分布在大盈江干支流附近。

  行政区划编辑盈江县辖15个乡镇,即平原镇、太平镇、旧城镇、弄璋镇、昔马镇、那邦镇、卡场镇、盏西镇8个镇,铜壁关乡、油松岭乡、新城乡、芒章乡、支那乡、勐弄乡、苏典乡(傈僳族)乡7个乡,97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委会,1151个村民小组;1个农场管理委员会,其辖4个分场。

  人口民族编辑

  盈江县2011年,盈江县总户数77942户,总人口306705人,居云南省县(市)第62位,其中:男159788人,占总人口的52.1%;女性146917人,占总人口的47.9%;农村人口213789人,占总人口69.71%。汉族135109人,占总人口的44.05%;少数民族人口167449人,占总人口54.6%;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100432人,占总人口的32.75%;景颇族44977人,占总人口的14.66%;傈僳族20285人,占总人口的6.61%;阿昌族1327人,占总人口的0.43%;德昂族428人,占总人口的0.14%。全县出生4848人,人口出生率15.83‰,死亡率7.3‰,自然增长率8.53‰。

  经济编辑综合

  十七大以来,盈江县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9.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9.1亿元,年均增长15.8%;2007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四年实现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增长12.8%,2009年增长21.1%,2010年增长15.4%,2011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6.3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3.18亿元,年均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由6.85亿元增加到24.59亿元,年均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由6.72亿元增加到11.3亿元,年均增长12.4%。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6752元增加到2011年的16009元。

  第一产业

  甘蔗、坚果、咖啡、草果、马铃薯、烟叶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跃上新台阶,成为全州“六树一草”特色产业的重要原料基地。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以坚果公司和咖啡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十七大以来,盈江县农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5.9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3.55亿元,年均增长17.5%。粮食产量从2007年的12.38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8.08万吨,成为历史上最高产粮年;年均增长9.5%,实现了5年连续增产。油料产量达到0.4万吨,年均增长25.3%;肉类总产量达2.5万吨,年均增长15.6%。

  第二产业

  2011年,盈江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6.7亿元,年均增长29.9%,其中,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38亿元,年均增长37.6%,快于整个工业19.1个百分点。2011年生产发电量92.19亿千瓦小时,年均增长39.3%;水泥71.18万吨,年均增长25.8%;工业硅7.62万吨,年均增长38.2%;电解铝1.42万吨,年均增长2.6%。食糖11.3万吨,比2007年减4.4%;酒精0.77万吨,比2007年减25.9%。

  第三产业

  国际翡翠城、凯邦亚湖风景区开发项目有效推进。对外贸易、珠宝产业、餐饮等持续升温,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城乡消费不断增长。

  社会事业编辑教育事业

  2011年,盈江县学前教育规模达到7305人,比2007年增加1985人,年平均增长8.2%;2011年,全县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21.75%,比2007年提高11.4个百分点;201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2.48亿元,比2007年增长1.5倍,年平均增长25.8%。

  卫生事业

  2011年,盈江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58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6.6%,比2007年提高15.3个百分点;传染病发病率每10万人中为298人,比2007年减少208人。

  文化节日编辑泼水节泼水节,傣语称“摆爽南”,又称“摆赏建”。德昂语称“拱拍”,阿昌人称“浇花节”。是傣族和德昂族的传统节日。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法律形式将其定为傣族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为公历4月12~14日,成为法定节假日。目瑙纵歌节目瑙纵歌节,景颇族传统祭祀盛大节日,源于创世英雄宁贯娃的故事。景颇支称“目瑙”,载

  瓦、浪哦、喇赤等支称“纵歌”,统称“目瑙纵歌”,是大伙跳舞的意思。节期为农历正月十五日。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每年农历正月15~16日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成为法定节假日。阔时节傈僳族传统节日,亦称“拉歌“节,意为新年歌舞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节期2天。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傈僳族法定民族节日。阿露窝罗节阿昌族传统节日,于农历正月初四举行。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其统一为“阿露窝罗节”,成为阿昌族的法定节日,每年3月20日举行,节期2天。

  交通编辑盈江县有32条道路与缅甸相通,县城距缅甸密支那197公里,距缅甸八莫131公里,距缅甸北部盛产翡翠玉石的圣地帕敢仅250公里。截至2005年,盈江县共有公路458条,通车里程为2515.396公里,其中省道(省管公路)6条178.14公里,县乡路12条388.996公里,乡村路235条1052.35公里,专用公路13条39.71公里,其它各类公路192条856.2公里;有二级公路118.07公里,三级公里12.67公里,四级公路821.856公里,等外公路1562.8公里;有柏油路面162公里,弹石路面148.17公里(其中省管101.9公里),砂石路面1153.213公里,无路面1052.013公里;全县公路睛雨通车里程为1000.236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39.76%。

  。允燕佛塔允燕佛塔又称曼勐町塔,位于盈江县城以东1公里的允燕山上,“允燕”是傣语,意为吉祥、欢跃、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云南小乘佛教最重要的佛塔之一,佛塔始建于1947年,历时8年才告竣工。华夏榕树王中国最大榕树,亚洲最大榕树,位于云南省盈江县境内。橡胶母树中国第一批橡胶树中现存最后一株。

  著名人物编辑刀安仁(1872—1913),干崖(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第21任宣抚使司,中国同盟会员,著名傣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寸时金(生卒年待考),爱国人士,抗战英雄,后背被汉奸出卖牺牲,寸待能:历任盈江县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政局局长。管国忠,现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寸得尧,曾获2007年度“光彩事业”、2008年度“一片丹心助孤儿”奖。周知仁,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李仕艳,首届兴州人才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