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广东政府网 > 梅州政府网 > 大埔政府网

大埔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大埔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dabu.gov.cn
  • 地        址: 湖寮镇同仁路191号
  • 服务热线: 0753-5522922
  •             

大埔县政府网简介

  大埔县(dàbùxiàn)是广东省梅州市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全县有人口50多万,海外侨胞50多万,县内居民均为客家人,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誉。大埔县历史悠久,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时以韩江上游的5个流民营为单位组成义招县),属义安郡(潮州前身)。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万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宋、元及明前期仍属潮州府海阳县光德乡。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名大埔县,属潮州府。1949年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梅县地区。1988年才始属梅州市,全县实际使用语言是客家语,漳州话、泉州话的少量移民后代均改说客家语。

  地理环境编辑

  地形地貌

  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约占10%,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高中丘约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约占10%。

  气候

  大埔地处亚热带,靠近南海,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山、丘陵广布,略似不平坦的一块盆地。在季风交替影响下,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即四季温和、雨热共季、夏长冬短。同时,季风和地形、地势作用,使县境具有山间盆地的气候特征:风力微弱(年平均风速小于1米/秒);秋、冬、春多雾(全年各月相对湿度变化小,仅±5%);年雨量偏少(80%保证率为1131.6毫米),年际变化大,雨、旱季明显,季节分布不均;还有春寒(多阴霾)、夏热(多酷暑)、秋凉(温差大)、冬冷(有霜冻)等现象。

  资源编辑

  水电资源

  大埔县水力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境内梅江,汀江汇合成韩江。梅江发源于陆河和紫金交界的乌突山,叮江发源于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两江在大埔县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为广东省四大河流之一。“山中山”的大埔县内江河交错、溪流纵横。该县大大小小的县网水电站有213座,省、市网3间,根据测算,水资源蕴藏量达到70多万千瓦,可开发的达到53万千瓦。还有在建水电企业10家,如今当许多地方出现拉闸限电时,拥有200多座大小电站,总装机达29万千瓦的大埔,丰水期每天最大出电量达8万千瓦,但超过一半以上的电能卖不出。流经大埔境内的梅潭河,全长83公里多。河上已有9家国营、集体、私企电站,成为大埔水电的一大“主力”。该河发源于福建省平和县的葛竹山麓,流经大埔县的大东、枫朗、百侯等镇,流域集雨面积1603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前,梅潭河一到夏天就有洪水发生。自从1995年,该县与深圳某集团合作在梅潭河上建起了一座大电站后,水患就绝迹了。县水利局局长赖小汉说:“用水发电多了,但大埔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对外输送的还仍用着那条20多年前的一组11万伏的线路。”

  森林资源

  大埔县境内群山环抱,有“山中山”之称,溪流众多,故古时曾以“万川”作县名。较为著名的有丰溪省级森林公园、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阴那山、西岩山、韩江、汀江、梅潭河等山水森林资源。丰溪省级森林公园以珍稀动植物、溪流飞瀑众多、原始森林神秘为特色;阴那山以奇峰秀石、古木幽径为特色;双髻山以天然石岩石洞、摩崖石刻为特色;西岩山以烟云树海、万亩茶园为特色;韩江以三江汇流、两岸青山耸翠、风景如画之“韩江画廊”为特色。

  行政区划编辑

  2000年,大埔县辖20个镇: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长治镇、三河镇、英雅镇、大麻镇、银江镇、洲瑞镇、古野镇、平原镇、光德镇、桃源镇、枫朗镇、百侯镇、双溪镇、大东镇、西河镇、岩上镇。总人口352013人,各镇人口:湖寮镇66842茶阳镇29544高陂镇27125青溪镇12085长治镇7184三河镇13543英雅镇6029大麻镇18502银江镇17211洲瑞镇11275古野镇11658平原镇11084光德镇23591桃源镇12440枫朗镇19606双溪镇10591百侯镇19029大东镇12597西河镇14746岩上镇7331(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2年,大埔县辖20个镇,248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面积2475平方公里,人口51.31万。截至2003年5月16日,大埔县辖20个镇,共有10个居委会、248个村委会,4044个村民小组。2004年10月,大埔县撤销3个镇:长治镇并入茶阳镇,岩上镇并入西河镇,平原镇并入高陂镇。截至2005年12月31日,大埔县辖14个镇(湖寮镇、茶阳镇、西河镇、百侯镇、枫朗镇、光德镇、桃源镇、高陂镇、大麻镇、三河镇、大东镇、洲瑞镇、银江镇、青溪镇)。[

  交通编辑概况

  大埔的交通事业,向来以水运为主,三河为水路交通要冲。民国17年(1928),县公署设公路局,曾动工兴建多条公路,均未完成。开通的只有埔城至小靖7公里公路,行驶过汽车,抗日战争期间停业,公路荒废。建国后,成立交通机构,多方筹集资金发展交通运输事业。1956年开筑第一条公路,至1988年,建成公路28条,总长435.5公里。总投资1386.64万元(其中省市1036.64万元、部门110万元、华侨捐资156万元、地方自筹84万元)。全县20个乡(镇)、1个林场和58.7%的行政村已通公路。有各种客、货汽车621辆(其中大客车70辆、货车317辆),每天有客班车通往县内各乡镇及广州、深圳、梅州、兴宁、汕头、潮州、饶平,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南靖、永定等地也有客班车往返;水上交通有梅江、汀江、韩江等航道104公里,有各类船舶353艘(其中机动船占76.9%)。每天有客货轮通往县内各港口及潮州、汕头、松口(属梅州市梅县区)。运输事业已由国营、集体、个体、联办多层次经营。

  航道

  大埔县能通航的有梅江、韩江干流64公里,汀江、梅潭江、漳溪江、银溪支流125公里。三河坝向来为水路交通咽喉。溯梅江而上可通梅州市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溯汀江而上可达青溪的石下坝;顺韩江而下可抵潮州、汕头。70年代后,因沿河兴建水利、水电拦河坝,梅潭河、漳溪河、银溪已先后断航。汀江属韩江一级支流,石下坝至三河通航里程40.1公里。茶阳至石下坝可通航小电轮。茶阳狮子口河面狭窄,其以下至三河的河面宽80米,枯水期水深保持0.7米,可通航20—30吨船舶。梅江旧称程江,属韩江一级支流,一般河面宽70米。为兴梅通往潮州的主航道。据《潮州志》载,三河至梅州水程82公里,中间有滩险20余处,以晒禾滩及西阳滩为最险,航行视为畏途。有关方面,曾组织人力炸礁疏浚。建国后经多次整治,可通行30吨以下船舶。梅州市梅县区丙村至三河52公里,埔境22公里,枯水期水深0.9米,50吨船舶可通行。韩江由汀江、梅江、梅潭河在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是通往潮州的主航道。三河至潮州98公里,大埔境长42公里。河面宽150—180米,枯水期水深保持0.9吗,可通航50吨船舶。梅潭江旧称清远河,大埔境长83公里,河道弯曲,水流深浅不一。湖寮硿头河段多孤石且流激,船舶不能通行。大东至百侯,可通行2吨小船,百侯至梅潭可通行3吨小船,梅潭至三河可通行1.5吨小船。70年代后,沿河兴建大小陂坝9座,航道被截断,溪口至上村57公里航道断航。漳溪河又称大靖溪,属汀江支流。埔境长32公里。漳溪至茶阳20公里航道,常年可通行7吨船舶。1970年后,先后建起8座拦河坝,车上建成水电站,上黄沙至茶阳29公里全线断航。银江河又称银溪,属韩江支流。胜坑至河口通航里程30公里。河道弯曲,乱石遍布,无固定航道,过去采用分段堵蓄塭水、放水流舟办法,1956年为解决土特产运输,曾组织八九十人的疏河队,疏开一条小航道,一吨的银溪梭船可以畅通。1969年后,因建起多座水轮泵拦河坝截断了航道,至1981年全线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