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河南政府网 > 新乡政府网 > 长垣政府网

长垣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长垣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changyuan.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             

长垣县政府网简介

  长垣县是河南省省直管县,县境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隔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相望,南与封丘县、兰考县毗连,北与滑县、濮阳县接壤,因“县有防垣”而得名。

  长垣县的新菏铁路横亘东西,省道308线、省道213线穿越全境,长济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在这里“十”字交汇。历史沿革

  编辑

  长垣县长垣,春秋时称蒲邑、匡邑。

  约6000年前,即有人类在此劳动生息。长垣境内有浮丘店仰韶文化遗址,小岗、苏坟、宜丘等龙山文化遗址。

  长垣,西周时属卫国。春秋时期,卫国于长垣之地同时置蒲邑(今长垣县城)、匡邑。匡城遗址在今长垣县城西南10公里的张寨乡孔庄村一带,旧名为匡主。著名的匡人围孔,就发生在此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因有防垣,长垣之名始见于世。

  战国时期,卫之匡邑、蒲邑,被魏国兼并,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的陈墙村一带,置首垣邑。此地在当时有一道长墙,或曰防垣。此防垣或用于防水,或用于防兵,此时已有“长垣”之名。根据杨宽所著的《战国史》载:“魏在沿黄河地区还有圆钱(无郭)流通,铸造的城市主要有共、垣、长垣(今河南省长垣县东北)等城。长垣所铸有“长垣一釿”、“长瞏一釿”。当时铸钱多用于地名,可见当时的防垣很长,故称长垣,而首垣则为防垣之首,长垣名由此而来,清代以前陈墙村还称为墙里村,至今还有以墙命名的村庄。围魏救赵就发生于此,史称桂陵之战。

  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设郡县,改首邑为长垣县。西汉时名长垣县,新置平丘县与长罗侯国。新莽改长垣县为长固县。

  东汉至长垣侯国与平丘县。建武五年(公元29年)复置长罗侯国。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长罗侯国废。

  三国时属魏,隶兖州陈留国。

  长垣县西晋时长垣属陈留国陈留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东晋六国所辖,东晋两次控制此地约六年。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武帝占据河南,置兖州于滑台,辖长垣。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将长垣并入外黄(今杞县东北,兰考东南)。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复置长垣县,仍属东郡。

  东魏、北齐时隶不变。从战国(魏)至隋初历时八百余年,县治皆在今陈墙村。

  隋初仍名长垣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移县治于妇姑城(今城南司坡一带),因该城西南有古匡城,故改为匡城县;同年又于韦城(在今滑县东南妹村)置长垣县。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废匡城县并入长垣,皆属东郡。

  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仍分匡城、长垣两县,皆属河南道滑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废长垣县又并入匡城县。五代时,后梁改匡城为长垣,属东都开封府;后唐改为匡城县,属汴州;后晋匡城仍属之;后汉、后州不变,以至于宋。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为避太祖“匡”字讳,改匡城为鹤丘县。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复改为长垣县。自隋至金初历时608年,县治皆在今司坡一带。

  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改道,自阳武东流,为避水患,于泰和四年(1204年)迁县治于苗寨乡柳冢一带。

  元初,曾改县为保保州,不久仍改为长垣县。金、元两代计165年,县治均在柳冢一带。

  明属大名府开城。洪武二年因黄河水患,迁县治蒲城镇,即今县治所在地。

  清属直隶省大名府。民国18年改隶属河北省,长垣属之。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日伪、抗日民主政府并存。

  1941年,中共领导的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决定将长垣县河东部分北部划归东垣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

  1942年,又决定将长垣西北部划归卫南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同时,划长(垣)、滑、濮(阳)、东(明)四县边区成立滨河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撤销,归长垣县人民政府,县政府在佘家、丁栾一带办公。

  1947年解放长垣城。

  1947年春,县人民政府进驻县城。

  1949年长垣县属新建的平原省濮阳专区。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并入河南省,长垣属河南省濮阳专区。

  1954年濮阳专区撤销,改属新乡专区。

  1955年2月,划归安阳专区。

  1958年4月,安阳专区撤销,长垣又属新乡专区。

  1961年12月,安阳专区恢复,长垣又复归安阳。

  1983年,安阳专区撤销,长垣属新设的濮阳市。

  1986年3月划归新乡市。

  2011年6月1日起,河南省正式开展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长垣为河南省十个省直管县试点县之一,成为省政府直管县。

  行政区划

  编辑

  长垣辖9个镇、4个乡:丁栾镇、樊相镇、恼里镇、常村镇、赵堤镇、芦岗乡、孟岗镇、苗寨镇、方里乡、武邱乡、佘家乡、张三寨镇、满村镇。人民政府驻蒲西街道办事处。地理环境

  编辑

  地貌

  shadow

  出口

  ©2015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长垣县

  长垣为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境内无山,地势平坦低洼,海拔57.3-69.7米之间,黄河大堤连接太行堤呈东北--西南走向贯穿全境,将全市自然分为两部分:堤东为黄河滩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堤西黄河冲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坦,少有缓坡。

  气候

  长垣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节性降水差异较大,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经济概况

  编辑

  长垣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形成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绿色食品、苗木花卉七大特色产业。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4亿元,同比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17.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8亿元,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2亿元,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54.8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10071.9元,增长14.6%。

  农业

  长垣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2012年建设了“蔬菜、冬枣、食用菌、肉牛养殖、良种繁育”五大现代农业基地,高效农业面积达22.6万亩、设施农业面积2.6万亩,以肉牛养殖为主导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家认证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达66万亩,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62个,居河南省第一位。拥有涉农龙头企业98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94家。

  截至2012年底,长垣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国家认证面积66万亩,其中苗木花卉基地2万亩,红提葡萄1.3万亩。涉农龙头企业68家,其中国家级企业1家(长远集团),省级企业3家(飘安、金鑫、大方)。经国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52个。亿隆农林生态园被命名为“河南省高科技林业示范园区”,宏力万亩红提葡萄园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特色红提葡萄种植基地”。2003年4月份,联合国亚太地区绿色食品市场通道建设研讨会在长垣县召开。

  工业

  长垣是全国最大的起重装备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卫生材料生产基地。着力构建“一区六组团”的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新格局,2011年省级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3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被评为“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第一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被工信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2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利润5077万元,增长40%;起重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2亿元,医用卫材行业完成20亿元。起重机械园区一期工程建成,入园企业95个。全年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80个,其中亚泰公司彩印生产线、宏远公司起重机扩建生产线等21个项目竣工投产,卫华集团年产2.9万吨集装箱起重机、飘安集团年产9000吨EPA新型医用卫材等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截至2012年底,拥有整机生产企业19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8家,卫华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35.6亿元。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配套生产企业800余家,4万多人从业,产品达10大系列200多个型号,正向大吨位、智能化、系列化方向发展,50吨以下起重机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部分企业产品已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2006年,该县承办了“中国重机协会桥式起重机分会全体会员大会”和“河南长垣起重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

  截至2012年底,全县拥有国家一级资质企业37家,二级资质企业14家,施工范围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走出国门,打入沙特、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8万余人。2005年11月份,第三届国际防腐蚀控制大会在长垣县召开。

  截至2012年底,拥有40多家企业,其中,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企业2家,劳务分包一级企业4家,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企业4家,水利水电总承包二级企业3家,公路、电力安装、起重设备安装等建设安装企业17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该县新蒲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企业作为主要施工单位承建了国家大剧院、奥运主场馆“鸟巢”工程等重点国家工程的建设,并获得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

  烹饪业

  截至2012年底,全市有专业厨师2.3万人,其中,在国外从厨者200多人。2004年9月,长垣县成功举办了中国(长垣)厨师之乡国际美食节活动。

  社会事业

  编辑

  201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规划新型农村社区112个,已启动建设69个;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6.5万,城镇化率达43.5%。

  截至2012年底,城区道路总长达到105公里,拥有日供水3万吨水厂一座,投资1.7亿元的燃气管网工程、投资800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投资3000多万元的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有大型综合性商场11处,城区商业营业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已建成高中档住宅小区20多处,住宅面积近500万平方米。有二级甲等医院2所。有高职高专院校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市级重点高中1所,城区在校生达到4万多人。城区街道绿化率达到100%,人行道铺装率达到9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17万,城镇化率达到32%。

  2012年,全年发放医疗补助金1100万元。发放“低保”金558万元,“两金”发放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仓借粮76万公斤,发放各种救灾资金598万元,动员社会捐款17万元。全年申报科技项目20个,其中列入国家级项目2个;推广转化科技成果20项,申报专利23项。

  城市荣誉

  编辑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长垣(9张)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

  中国厨师之乡

  中国起重机械名城

  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

  中华美食名城

  河南省双拥模范县

  河南省书法之乡

  2014年获得“河南省级生态县”称号

  交通运输

  编辑

  新(乡)菏(泽)铁路横贯东西,长(垣)东(明)黄河大桥成为河南与山东的重要枢纽,省道308线与213线和大广(大庆至广州)与济东(济源至东明)高速公路在长垣境内十字交叉。

  长垣县乡公路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渣油路到80年代末的柏油路,通车总里程80余公里。1992年,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1998年全县通车总里程达630公里。2001年以来,大力实施市乡道路升级改造和村村通工程。

  2011年末铁路通车里程49公里。公路全部通车里程1882.454公里,其中省道72公里,县道129.394公里,乡道266.601公里,村道1379.885公里,专用公路106.574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362万吨,货物周转量95459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66万人,旅客周转量43530万人公里。

  历史文化

  编辑

  历史故事

  2500多年前的夏相关龙逄、卫相蘧伯玉等贤哲举世皆知。孔子高足——子路,治蒲三年,至今的文明渠中还流淌着有关他的颂歌。孔子周游列国时多次到过这里,留下夸赞子路功绩的“三善镇”、参天之木的“参木村”、演绎周礼于树林的“习礼王村”及讲学授艺的“学堂岗”等文化遗址。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因有防垣,长垣之名始见于世。

  文物古迹

  长垣县仲子墓,据《仲子三墓志》记载,一说长垣子路墓葬其骨骼,一说为衣冠墓。该墓在宋代子路被追封为河内公后,称河内公墓,入元明两朝也一直称为河内公墓,清之后,俗称“子路坟”。位于长垣城东北岳庄村东北100米处。1930年代黄河泛滥,子路祠墓均被冲垮,如今仅剩遗址,坟头都没了。但仅《仲子三墓》流传下来的赞颂长垣河内公墓的明朝诗歌就有一百余首。

  学堂岗圣庙,位于长垣县城北5公里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5张)

  的蒲东区学堂岗村东,197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始建于汉,唐、宋渐盛,元遭兵火无存,明天顺三年(1459)重建,经明、清两代十数次增修,逐渐成为豫北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其主体建筑有:棂星门、大成殿、古坛亭、“春风、化雨”二亭、深造堂等。现存杏坛亭、杏坛亭、杏坛碑亭和明、清碑刻六通。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长垣县食博园,博物馆于2012年6月28日开工建设,2012年12月底建成,总投资5000万元,馆内共展出文物240余件,总面积5400平方米,占文博中心南半部的第一、二、三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