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福建政府网 > 福州政府网 > 鼓楼政府网

鼓楼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鼓楼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gl.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             

鼓楼区政府网简介

  福州市鼓楼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市区西北部,中国首批37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福州全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也是福州市初等、中等教育资源最雄厚的区。鼓楼区号称八闽首善之区,是福建省省政府和福州市市政府所在地。

  福州市鼓楼区北以外福铁路、东以晋安河与晋安区为界;南面以琼河、东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为界,与台江区镶邻;西面以闽江为界,与仓山区隔江镶望;西北与闽侯县相邻。总面积35.7平方千米。总人口56万人(2004年)。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2010年常住人口为68.8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津泰路98号,全区辖9个街道、1个镇。[行政区划

  编辑

  2008年鼓楼区下辖9个街道1个镇77社区。

  鼓楼区位于福州市城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19°、北纬25°,面积35.7平方公里。福州市鼓楼区北以外福铁路、东以晋安河与晋安区为界;南面以琼河、东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为界,与台江区镶邻;西面以闽江为界,与仓山区隔江镶望;西北与闽侯县相邻。

  地形地貌

  坐落于本区的山体

  均为小山体。共有罗山、闽山、冶山、于山、乌山、屏山、灵山、芝山、钟山等9座。俗称:“三山藏(前列3座山)、三山现(中列3座山)、三山看不见(后3座山)”。

  气候特征

  鼓楼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6℃,大于等于10℃的积温600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34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日照数1888小时,全年无霜期326天。[旅游

  编辑

  乌山

  位于鼓楼区南部,又称乌石山,海拔86米,游览面积25公顷。唐天宝八年(749年),敕名闽山。宋熙宁初郡守程师孟认为此山可与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其东麓在天皇岭处称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称豹头山,亦作豹屏山。乌山山顶有吕洞宾的道场。

  乌石山的摩崖石刻计有200多段。其中李阳冰“般若台铭”篆刻,为闽中最早的摩崖石刻。乌石山上历代建造的纪念性祠堂不少。如纪念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朱子祠,纪念福建省九位著名学者杨时、游酢、胡安国、罗从周、李侗、蔡文才、蔡沈、黄干、真德秀的九贤祠,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祠,纪念陈振龙的先薯祠等。

  于山

  位于鼓楼区东南部。相传战国时期因有于越族居此而得名。闽越王每年九月初九日在此登高,大宴宾客,又称九日山。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名红岩山,1997年复名于山。面积11.9公顷,海拔58.6米。因山峰形似巨鳌,于是有六鳌胜迹:揽鳌亭、倚鳌轩、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丛鳌峰,另有24景,如九日台、狮子岩、集仙岩、小华峰等。现存宋、元、明、清及近代的摩崖石刻113段,其中宋刻35段,明、清占大半。于山山顶的九日台是小型音乐厅。

  屏山

  又名平山,俗称样楼山。位于鼓楼区北端,其山如屏,拱卫州城,因而得名。海拔62米,面积50公顷。据史书载:汉代闽越王无诸曾于前麓建“冶城”,故又称“越山”、“越王山”。山之北面亦名“龙腰山”。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筑南北“夹城”,将屏山南段围入城内。明洪武四年(1371年),附马王恭重筑福州府城,造样楼于山巅,作为四城建楼样板。后更名镇海楼。民国34年(1945年)改建为林森纪念堂,“文化大革命”中毁。2006年,屏山山顶重建镇海楼,2009年建成,为福州市重要旅游景区。

  鼓楼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相对湿度77%。

  辖区内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区内长5公里的温泉带有“千古华清第一汤”之称,温泉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全区绿化覆盖率37.2,公共绿地7.1平方米。[地理环境

  编辑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