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安徽政府网 > 安庆政府网 > 枞阳政府网

枞阳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枞阳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zongyang.gov.cn
  • 地        址: 枞阳镇浮山路2号
  • 服务热线: 0556-2811610
  •             

枞阳县政府网简介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东北方向,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北纬31°01′~31°38′,东经117°05′~117°43′。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区毗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县、合肥市庐江县两县接壤;东南与铜陵、池州两市隔江相望。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58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98万。枞阳镇为中共枞阳县委和枞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枞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行政区划编辑唐,桐城县,辖33里(行政单位,里名无考)

  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桐城县辖4乡9镇,分别为东、南、西、北4乡和北峡、永安、鸢山、铜山、挂车、石溪、双港、孔城、练潭9镇。

  元,桐城辖(东、南、西、北)4乡,乡下计辖54里。

  明,洪武六年(1373年),东、南、西、北4乡改为清净(东乡)、大宥(南乡)、日就(西乡)、桐积(北乡);设枞阳、汤家沟、孔城、北峡关、练潭5镇。至崇祯时改54里为47里。

  清,顺治年间,行政区划沿袭明制。康熙年间(1662——1722年),增加县市乡,为5乡。乾隆年间(1736——1795年),桐城县辖5乡、29镇、168保。道光七年(1827年),镇乡设置未变,但168保渐次撤并为147保。

  民国3年(1914年),推行地方自治,县设4乡、13镇、147保。民国19年,县辖9个自治区。民国24年,县由9区并为5区,改编保甲,计编885保,合组149联保、8344甲。民国29年,全县设5区、158乡(镇)。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沦陷区、半沦陷区收复。民国36年12月,中共桐庐县民主政府建立,辖7区。民国37年7月,全县设5区、4镇、48乡、742保。

  1949年2月18日,中共皖西第二地委决定:析桐城县东乡全部、南乡大部、北乡一部和庐江县、无为县少数区域为桐庐县,菜子湖至白兔湖、孔城界河主航道以东地域,为桐庐县辖区。下辖7区2镇33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民国时期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建制,县设7区、7乡(镇)、381村。1950年,全县区、乡机构变动划分12区、142乡、3镇。

  1951年1月16日,县政府更改同名乡镇,将白云区青山乡更名翼青乡,横埠区黄梅乡更名黄岗乡,陈湖区麒麟乡更名麒凤乡,汤沟区黄山乡更名黄泥乡,破罡区桃花乡更名黄梅乡,凤凰乡更名凤仪乡,枞阳区青山乡更名前峰乡,将原辖老洲区的沙池乡划归红杨区。是年,11月22日,撤销红杨区,划归老洲区;12月20日,又复设红杨区。

  枞阳县卫星图1953年设置未动,仅破罡区增加白荡港(乡级),汤沟区增加汤沟港(乡级),枞阳镇加辖枞阳港(乡级)。

  1955年12月20日,将15个区调整合并为9区,枞阳、汤沟两镇照旧,178乡(镇)未动。

  1956年,全县9区、两镇未动,178乡调整为82乡。1957年,全县由11个区(镇)、82个乡(镇),改划为7区、2镇、42乡。1958年10月25日撤销区建制,成立9个人民公社。1963年恢复9个区,划分为45个公社、2个镇,279个生产大队。

  1968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随之区、公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区划未动。

  1973年,燕山茶林场从周潭人民公社划出,成立施湾人民公社,是为县第四十六个公社。截至2012年底,枞阳县辖14个镇、8个乡:枞阳镇、汤沟镇、

  枞阳县位于安庆市东北方向的长江北岸,居东经117°05′~117°43′、北纬31°01′~31°38′。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县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毗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县、合肥市庐江县两县接壤;东、南分别与与铜陵、池州隔江相望。

  地质情况

  枞阳县位于扬(州)--铜(陵)断裂带与宿(松)--枞(阳)断裂带交汇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即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县境内断裂带纵横交错,近南北方向最为发育;火山机体(构造)密集,古火山口遍布。

  气候

  枞阳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326.5毫米,冬季降水量少,夏季(梅雨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总量40%。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时数2065.9小时,无霜期251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

  地形地貌

  枞阳地质构造属于著名的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对枞阳县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响的是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故地貌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低平,低山丘陵岗冲相间,滨江环湖,可分4个三级亚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异明显,其中东北部低山区,三公山最高峰为海拔674.9米,其他高于400米的低山有拔茅山、龙王尖、黄梅尖几个山峰,其外围多为400米左右的丘陵。西北部低丘岗地平原区,区域内除西北隅岱鳌山(海拔245米)、东南面浮山(海拔165米)和南端低丘外,由于大面积系黄土形成的漫岗,地面超伏较小。中西部丘陵冲区,该区域濒临菜子湖,西北邻低丘岗地平原区,北界低山区,南、东与江湖洲圩平原区相连。东南部江湖洲圩平原区,长江绕县境自西南至东北环行,连城、白荡、陈瑶、枫沙等湖沿长江内侧平行分布,是优质商品棉集中产区。

  水文

  枞阳县属长江流域,长江流经县域78公里。主要河流有横埠河、杨市河、钱桥河、罗昌河、枞阳河。境内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和“两赛”(神灵赛、羹脍赛两湖)4个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22公里,总水面达42000公顷。县境水文特征是:年径流量大、变幅大和侵蚀性模数较大。年平均径流量9.33亿立方米,不包括江面和江岸8.17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516毫米,丰水年为948毫米,枯水年仅244毫米,相差704毫米,比值为3.9;且冬春季较小,夏季较大,汛期占全年的60~70%。年均径流深由南向北逐渐增大,沿江地区与菜子湖畔为470毫米,中部地区为500毫米,西北部为510毫米,东北部为700毫米以上;并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洲圩区为431毫米,丘陵区为521毫米,低山区为698毫米。(一)陈瑶湖流域

  该流域位于县东部,由枫沙湖、陈瑶湖、湖和横埠河、横埠前河、横埠后河、新河组成。主体湖泊枫沙湖安全容量0.87亿立方米,水位12.5米。横埠河白毛竹园至九儿潭,全长13公里,流域面积183.3平方公里,汛期流量510立方米/秒;后河自九儿潭至枫沙湖。全长17.9公里,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汛期流量200立方米/秒;前河自九儿潭至湖东闸入江,全长8公里,流域面积243平方公里,汛期流量200立方米/秒。新河自章家山至梳妆台闸入江,全长10.6公里,汛期流量为80立方米/秒。

  (二)白荡湖流域

  该流域位于县境腹部,周高中低。1953年,白荡闸建成后江湖分隔,拒江节流,汛期水位显著降低。该湖流域总面积为775平方公里,其中枞阳县境为712平方公里;湖体安全容量为2.07亿立方米,水位13米。北有3条河流入湖:罗昌河,自七桥水库至乌金渡渡口,全长47.6公里,其中县境为19.8公里,流域面积477平方公里,汛期流量790立方米/秒;钱桥河,源于祖庄水库,水流与罗河汇合,长28.6公里,流域面积141平方公里,汛期流量233立方米/秒;杨市河,自青口坂水库经杨家市入湖,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94平方公里,汛期流量为314立方米/秒。

  (三)菜子湖流域

  该流域位于县境西部,县内流域面积397.5平方公里,湖泊安全容量为10.2亿立方米,水位14.5米。北有孔城河,流经县内长9公里,汛期流量为2660立方米/秒;南有长河,自铁罗冲口至城关镇,全长16.5公里,流域面积370.54平方公里。汛期流量472立方米/秒,经枞阳闸入江。

  (四)“两赛”流域

  该流域位于县城东,是独立水系,流域面积为68.5平方公里,经石矶长河至古塘新圩闸河拐入长江。

  县内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8.4%;白石、金渡、官桥等地区,年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达7000吨以上;高甸、将军、钱铺、白柳等地每平方公里有1000~2000吨。据调查,金渡乡秀山村年输出推移质2.53万吨、悬移质0.23万吨,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5172吨。

  二、地下水

  县境沿江一线含水层,发育于长江一级阶地的全新统古河床,由细粉砂组成,厚度在15米以上,发育良好,地下水埋深小于2米,可采水员10~15吨/米,矿化度小于1,水化学成份为型;低山丘陵中性岩地区属裂隙喀斯特淡水中等富水亚区,含水层主要由古生代灰岩裂隙喀斯特组成,其他地区系古生代、中生代砂页岩及喷出岩系的虺隙水,属贫水区,矿化度小于1,水化学成份为型。交通编辑至2013年底,枞阳县境内通车公路总里程305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公里、省道246公里,大小桥梁152座;境内长江通航里程84公里,最大通航能力10000吨级船舶,有大小港口码头30余处。交通运输形成了由公路、水路等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县交通部门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先行,着力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完善路网功能,发挥出枞阳的区位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谋划支持四个通道建设,打通主动脉。积极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建设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及祁济高速公路枞阳段。一月份,池州大桥试桩工程开工,大桥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祁济高速枞阳段施工图已获批。安庆至枞阳一级公路全长21.5公里,(枞阳境内约3公里)路基宽60米、双向六车道,工期2年,相关工程建设由市政府统一安排实施。G347普枞公路工可已经完成,已经获得安庆市发改委批准,工程进入勘察设计和阶段。沿江快速通道建成后不仅能解决沿江乡镇的交通问题,还能与长江黄金水道互补,为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基础,为发展物流业提供可能。配合池州、铜陵开展池州梅龙公铁大桥、铜陵G3替代公铁大桥完成前期勘察设计工作。四个通道建成后,拉近枞阳往返合肥、安庆、铜陵和池州四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借势周边飞机场、火车站等交通便捷。建设好三个重点工程,疏通肠梗阻。义小公路由乡道升级为省道,列入了交通运输部2013-2014年省道改建计划,按二级路标准实施改建,争取到省市项目资金5400万元,工程总投资8170万元,工程正在顺利实施。该路建成后将极大改善菜籽湖流域交通状况,缓解铜安路、桐枞路交通压力。合铜公路县境内34公里,枞阳人民当年节衣缩食、扎实苦干于1995年建成通车,合铜黄高速建成后,该路被冷落,2013年被移交县公路部门管养。该路段路面改造及横埠河大桥改造工程列入2014年的省市县共建项目,总投资7300余万元,计划3月底动工,9月底竣工。全长55公里的江堤堤顶公路计划分三年改造,2014年将改造最后的白荡闸至湖东闸段19公里。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县交通部门还在积极争取钱桥至白湖公路改造工程立项,并计划延伸至麒麟,改善县域西部交通状况,推动县域腹部地区车辆分流问题的解决。完善农村公路设施,畅通微循环。2014年将改造完成县乡公路1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固12座。推动村村通公路错车台建设,让农村公路畅起来。推进村组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加大对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附属设施,合理设置农村公路限行标志、设施,提高农村公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