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难见年轻人
手机订火车票据了解,清明出门扫墓虽然已成为大家传统的风俗之一,但是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讲,更喜欢的是出门游玩。
4月4日在昆明扫墓的大军中,记者见到的多是60后、70后的身影,参与其中的80后、90后少之又少。而开展的随机调查显示,近八成的“80后”、“90后”很少参加清明扫墓,不知道清明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扫墓鲜见80后、90后身影
临近清明,昆明市郊的金陵陵园,人头攒动,扫墓的市民接踵而来。只是在来往的人群中,记者看到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和一些小孩,80后、90后的年轻人少之又少。
陵园工作人员林阿姨说,来扫墓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也有,不过比较少。
90后小刘是名大学生,她和全家一起前来扫墓。“我家就在昆明,扫墓还比较方便,要是在外地上学,我可能就不来了,”小刘说,她同学基本都有这样的想法,清明节放假,更想去旅游、看电影或逛街,放松放松。
调查:超八成受访者“扫墓次数变少了”
连日来,有网友通过现场采访和网络访问的形式,就“清明节怎么过”、“你是否每年都有去扫墓”等问题对80后、90后进行了随机调查。
88名受访者中,有70人表示,今年不打算去扫墓祭祖,原因各种各样,其中,表示“没时间赶回老家”的有32位,“家中没有扫墓传统、从未去扫过墓”的有2位,“更想去度假旅游”的有31位,还有人想利用假期休息或找工作;15位有去或计划扫墓的受访者中,有11位表示是“家中有全家扫墓习惯”,仅4位明确表示是“自己想去”;有三成人不知道传统的扫墓规矩具体都有哪些。
面对“你是否每年都有去扫墓”这个问题,72名受访者选择了“以前有去,现在少了”,超过8成。80后小肖称,不少年轻人上大学、工作都在外地,很少有时间赶回去。他会选择网络祭扫等更为方便简单的方式缅怀先人。
90后尚菲霏觉得,扫墓祭祖一般都是儿女祭拜自己已故的父母,是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但她还没这种感觉,也许等自己到了父母那样的年纪自然会承担起扫墓祭祖的责任。
声音:让清明回归传统、回归文化
对于这样的现象,“老云南”王磊表示可以理解。“我们小时候,清明祭扫是家族大事,老老小小都必须参加。现在很多人根本没有清明节祭祀、回家扫墓的习俗了,清明节小长假就是一个旅游的假期。”
王磊介绍,按照旧俗,祭奠前得备好酒食果品、香烛、纸钱等等。其中,祭奠用的纸元宝都是家里人亲自叠的,饭食则必须当日现做,一般为凉米线等寒食。而在扫墓时,要为坟墓培土、焚香,然后轮流叩头行礼祭拜。大理白族地区更为讲究,要挑着火锅去扫墓,全家老小要围坐在坟前吃象征着老人所需的“拐杖”、“鞋”、“筷子”的芋头杆、茄子、豇豆等食物,意寓和先人分享美好生活。
王磊认为,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扫墓祭祖的形式在变,但清明节背后的文化不能变。“清明节是中国唯一一个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是一个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的节日。我小的时候通过这个节日了解了很多家族的故事,也得以远足踏青、亲近自然。中国人家族的故事和感情,就以这样一个看似悲凉实则温情的方式在延续。”王磊说。
云南社科院专家王清华说,不管是中原地区,还是不少民族地区,都有清明扫墓踏青并列的传统。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这看似难以融合的矛盾体,恰恰是中华民族的性格所在:重视孝道、慎终追远;在享受美好生活之时,不忘逝者;在追思故人的时候,不忘看到生活之清丽美好。
因此,希望年轻的一辈可以把我们中国的这种好的传统传承下去,还是有很多年轻人给予肯定的答复。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 运狗一只 (2019-03-26 07:18:31)
- 客运:昆明至富源 (2019-03-26 03:58:03)
- 徐州朝阳到首羡几点车 (2019-03-25 17:03:04)
- 去找女朋友 (2019-03-25 09:52:34)
- 时间查询 (2019-03-25 08:44:02)
- 岱崮到临沂有几点的车 (2019-03-23 09:05:56)
- 宝清客运站 (2019-03-23 06:43:44)
- 永和开发区 (2019-03-23 02:44:14)
- 文山到东莞的大巴在那个汽车站 (2019-03-22 21:27:13)
- 赤峰到香河客车的随车电话是多少 (2019-03-22 09:28:13)
-
最新汽车票 >>更多最新汽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