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市场火热

手机订火车票
时间:2013-04-04 13:39:11  来源: 客运站

  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追求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满足大家需要,清明扫墓也带来火热的市场。

  4月3日,清明节临近,海南殡葬领域也兴起了“潮流风”,电脑、豪车、别墅,甚至时下炙手可热的iPhone、iPad也现身海口博爱南路、秀英小街各祭奠用品市场。图为正在出售的纸制的仿名牌“包包”。

  由于路途遥远或工作紧张,清明归家扫墓对许多人来说已成“奢侈”。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代客扫墓”,以及“IPAD”等奇葩祭品,引发人们对于清明祭扫商业化倾向严重的诟病。

  祭品“跟风” :什么流行卖什么

  近年来,除了鲜花、水果、之前这样的传统祭品,据媒体报道,在武汉一家出售祭祀用品的店家门口,摆出了当下最流行的纸扎“苹果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甚至连“充电器”都一应俱全。外形以假乱真,且价格不贵,基本上在10元到50元之间,“现在的祭祀用品也跟风,一般都是流行什么卖什么。”祭祀用品店老板在介绍这些“新潮”祭品时说。

  除了“流行”的纸扎电子产品,往年就有的纸扎“别墅”、“西装”、“金项链”今年在市面上也仍颇受欢迎。“去年开始流行‘轩尼诗烟酒’套装与‘豪华轿车’”,有店主称,名牌烟酒礼盒、豪华汽车也成为市民选购祭品时的“新宠”。而纸房子作为传统祭品也在形式上推陈出新,三层小楼里,游泳池、麻将房、KTV室、车库、院子一应俱全,仿真度也越来越高。

  “中国人讲究‘事死如生’,人死了应该享受活着的东西,古代厚葬之风极盛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社会发展了,有了新的生活用品,连冥币都有人民币样式的了,(新的祭品)属于正常。”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博士夏增民认为祭品的多样化可以理解,以前也有烧“电视机”、“冰箱”的,如今有手机这样的新祭品也算不上“不庄重”。但他同时也指出,有报道说有人扫墓时烧“小姐”之类的,这种恶俗的行为应该反对。

  职业扫墓人现身说法:“专业队伍”实为兼职

  清明祭扫传统的变化不仅仅在祭祀方式上,近年来,连祭拜的人都渐渐发生变化。

  “我们为那些不能亲自来为已故亲人、已故师长及已故友人进行扫墓的孝心者,代尽孝心和情意”,这是北京一家代客扫墓的网站上打出的服务标语,中新网记者拨通了这家代客扫墓公司的电话。

  “你是记者吧?”一个东北口音的男子接起电话时显得尤为谨慎,但打消疑虑后,他开始热情介绍他们的“业务”——一般会有两人同行,一人扫墓、另一人则负责拍照作为付款凭证。异地扫墓的服务费是500元/天,差旅费或特殊要去的祭品开支由客户自行承担,但如果是北京本地的公墓,则是680元/天。

  “我们开车去一趟,买东西(鲜花、水果等祭品)得100吧,还有来回的油钱,而且到那地方不一定能马上扫上墓,有时候得排队、要走很远,一天两个人只能扫一个墓,还是相当于500。”电话那头工作人员对自己提供的服务质量打着包票,“我们干这个不是一天两天了”。

  网站上也赫然贴着他们的“庄重承诺”——正装得体,前天洗澡、早晨洗头洗脸、刮胡茬、棕色皮鞋,黑色袜子,庄重肃穆。

  而随着进一步的访问,记者发现,这只所谓的“专业扫墓队伍”的真实身份其实是装卸队工人,利用空余时间兼职。对于异地扫墓的要求,对方表示“坐火车、坐大巴都可以,但要提前10天打电话好买票”。

  “事实上,请人代为扫墓一直是有传统的,比如,你没有时间回家,请墓所在地亲戚扫墓时代劳,但烧香等扫墓用物的钱自己得出,当然不必给亲戚付酬。”虽然从民俗角度的确有亲属代扫墓的传统,但夏增民并不认同“职业扫墓人”的出现。

  他指出,可能是家在外地的人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回家扫墓,迫于道德压力和社会压力而不得不雇人扫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则表示,花钱找人扫墓是对先人的一种亵渎,“反应了社会的一种浮躁,没有真情实感。”

  随着现代人离家工作、定居的增多,这项特殊服务已不是北京的专利。在一家知名购物平台网站上,提供“代客扫墓”服务的商家遍布天津、重庆、武汉、四川、新疆等多个省市,收费也在200-1000元不等,但仍呈现“咨询多成交少”,成交量最高的也不超过2单。

  所以,虽然扫墓市场很火热,但是记者觉得,还是清明回家扫墓是一种传统,可以接受祭祀产品的多样化,但不能找人代替扫墓。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分享到: 0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keyun100.com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专题推荐

中秋

国庆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