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家住星子县的77岁渔民张金刚在鄱阳湖捕鱼时,意外捕获一条重2.6斤的中华鲟,后将其放生。对于误捕中华鲟放生的事例还是有很多的。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种,因具有许多原始性状成了介于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之间的中间类型,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关注下误捕中华鲟放生的情况。
误捕中华鲟放生
1月27日,家住星子县的77岁渔民张金刚在鄱阳湖捕鱼时,意外捕获一条重2.6斤的中华鲟,后将其放生。据了解,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据其介绍, 27日上午,他在鄱阳湖湖口屏峰水域张网捕鱼时,突然有一条外形奇怪的鱼落入渔网中,经过仔细辨认,原来是一条中华鲟,体长约50厘米,重2.6斤。随后他便将中华鲟放生,没想到它又跳到了渔网里。几次放生都不成功,他只好暂时把这条中华鲟带回家。28日上午,张金刚在鄱阳湖星子县城附近水域再次放生这条中华鲟,终于获得成功。
张金刚介绍,自己今年77岁,一直在湖边以捕鱼为生。记得以前捕鱼时,也误捕过中华鲟,其中最大的一条达到20多斤重,有约2米长,最后将它们放生。由于各种原因,现在鄱阳湖水域中的各种鱼类数量较以前减少,有些品种的鱼类面临灭绝的危险。作为在湖边长大的渔民,有责任保护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而中华鲟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将其放生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的宣传报道,广大渔民也逐步了解到保护中华鲟的重要性,所以误捕中华鲟放生的报道也屡见报端。2015年12月18日,福建晋江仙石边防派出所民警和渔民一起将误捕的中华鲟放归大海。
当日上午,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海尾村渔民许某夫妇在后渚港附近海域捕鱼,网获一条尖嘴“怪鱼”,在联系当地边防派出所后,经晋江市海洋渔业局的工作人员鉴定,这条重约1.5公斤的“怪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且健康状况良好,符合放生条件。随后,在当地边防官兵的护送下,该中华鲟被船只运送至晋江出海口深水区放生。
中华鲟的简介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古老的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中华鲟被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古称也叫大腊子。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现今仅在我国长江流域尚有分布,其他江河中均已绝迹,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
据研究记述,因中华鲟特别名贵,外国人也希望将它移居自己的江河内繁衍后代,但中华鲟总是恋着自己的故乡,即使有些被移居海外,也要千里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里生儿育女。在洄游途中,它们表现了惊人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人们给它冠以“中华”二字。
以上是误捕中华鲟放生的详细情况,对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相关阅读
热门热点与投诉推荐更多
最新汽车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