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祠深深怀旧梦——成都武侯祠怀古

  • 2013-04-18 06:57:43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387

从今天开始,我的新疆之行开始了,利用在成都转机的几个小时,我在大雨中重游这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雨中的成都依然美丽!

2009年6月28日 成都 大雨

距离上次来成都、来四川已经过去8年了,2008年5月12日的惊世一刻之后,富饶的天府之国是否依然美丽?我将用我的双眼来感受这一切。

来成都一定要到的地方就是武侯祠了。

我对三国,对诸葛亮,对武侯祠的情结从10岁就开始了,正是外婆送的一部《三国演义》的连环画让我认识到除了变形金刚、蓝精灵、黑猫警长以外的世界同样吸引人,一部三国使我一夜之间长大了很多,它也伴我成长到今天。虽然已经过了年少无知的年代,但是走遍所以的三国遗迹依然是我不变的梦想。

因此即使曾经三顾武侯祠,即使是大雨滂沱,即使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我依然毫不犹豫地将丞相祠堂作为到成都后的首站。

关于诸葛亮,我想无需过多的介绍,近两千年来,他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智慧和忠诚的化身而为人所敬仰。在这里我想多说两句的是,其实罗贯中根本无需在《三国演义》中塑造那个“多智而近妖”(鲁迅)的孔明,现代人也无需争论他在关羽之死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上的功过,大家只要来到四川,来到成都,看看诸葛丞相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这片土地,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千百年来是怎样纪念他们心中的偶像的,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记得10年前第一次来成都,当我兴冲冲地来到武侯祠前,看到门前的匾额时,我惊呆了。“汉昭烈庙”!这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墓啊!

武侯祠内也的确有刘备的坟冢。但是这座庙宇却叫做“武侯祠”,是成都人民怀念他们的丞相的地方!放眼全中国,没有哪个人,没有哪个地方会让一位君主成为他臣子的陪祭。只有诸葛武侯,只有成都武侯祠。

关于武侯祠内的主体构造和排列顺序我不想多言,那是导游们所做的事情。面对这满园的深深竹柏和绿树红墙,只是想说几点我认为有意思的和值得讨论的。

第一,是刘备殿两侧廊坊内的蜀汉文武塑像。我并不知道这些塑像是源于什么年代,但肯定是明代以后,因为明显是按照《三国演义》而非三国志来塑造的。

我对此的评价是“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却有”。仅看武将一列,除去赵云、马超、黄忠,还有冯习、傅肜、傅佥、张南等辈。不说这些人的知名度,就说他们的能力就根本不配,除傅佥战死于蜀汉灭亡前夕外,其余三人均死于夷陵之战,当刘备连营七十余里时,可曾见有一句规劝之言,此等无能之辈与一战死小卒何异?更不必说被当作千古笑话的廖化了。还有那位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向宠,正史记载他的事迹不过一句“征汉嘉蛮夷,遇害”,比起张翼、张嶷、马忠、邓芝等都远远不如,有什么资格超越魏延、李严等名将?真正的将军是治军严谨并能决胜于两军阵前有谋之士,并非一勇匹夫,以此为标准的话沙摩柯不也该登堂入室了?

有人说这些都是忠义之士,好,那姜维、王平这些贰臣们又怎么说?难道投降蜀汉是忠,而在蜀汉内部斗争中的失败者反而是奸了吗?这不过是《三国演义》中蜀汉正统思想作怪的结果,曹魏和孙吴就不是我们炎黄子孙建立的政权了吗?谁说皇帝一定要姓刘的当。

第二,关于刘备殿里没有后主刘禅,而是孙子刘谌陪祀。关于刘禅这个人,我也是一点好感都没有,甚至我在10岁第一次看三国时就很天真的想如果当年赵云没有在长坂坡救他就好了。但是当我听到有的导游说殿内没有后主刘禅的原因是“乐不思蜀”的时候却很不以为然,我认为“乐不思蜀”已经是身为阶下囚的刘禅保全性命的最好选择了。我认为后人看不起刘禅的原因应该是其昏庸无能,以致亡国,不然的话,假使邓艾破城前夕,刘禅放火自焚与皇宫,与成都共同毁灭的话,我们今天是否要纪念他的刚烈呢?

同理就是说到刘谌,他的死不过是因为自杀。国破家亡时自杀似乎是最被后人推崇的选择,但这真是勇士智士的选择吗?如果战败就自杀,无赖刘邦怎么建立大汉王朝,他的“二爷”关羽早已战死徐州,甚至他那大半生都在逃跑的爷爷早已死过千百回………如果亡国就自杀,何来勾践卧薪尝胆?何来慕容氏复兴燕国(此事在东晋十六国时真有,绝非《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所为)?何来南宋的百年繁荣?

古今中外,任何成大事者,任何最后的胜利者,都是一个善于失败的人,是一个能从失败中崛起的人。不过这些道理,想必不是这位对于国事毫无建言,对于君父毫无规劝,对于奸臣毫无办法,只知道杀妻屠子的殉国者能够理解的。

第三,说说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看过三国的人都会骂刘禅是白痴,骂他无能,但没有人会说他对托孤的相父诸葛亮不敬。但事实是这样吗?看看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的表现就知道了,当全蜀国的官员百姓都沉浸在失去丞相的悲痛之中的时候,多年来在朝堂上“甘”作傀儡的后主发话了:各地不能为诸葛亮立庙祭祀!尤其是不能在成都立庙!

这就是刘禅对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相父的感情。这是成王对周公的鱼水之情?不,我想是万历对张居正、顺治对多尔衮似的积怨已久更为贴切吧。

但这位得逞一时的忘恩负义的小人万万想不到,长久以来,成都人民所怀念的并不是他这位君主,而是那真正为国为民尽心尽力的丞相,甚至他老爸的陵墓都成了“武侯祠”。

在雨中步出武侯祠,有一种失落,一种不舍,并不是因为这里的宫殿、塑像,而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这也正是千百年来,武侯祠前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的原因吧。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百年来,来此悼念诸葛丞相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而最著名的诗词,莫过于诗圣杜甫的这首《蜀相》了。

在成都旅游,必到的景点除了武侯祠,那就是杜甫草堂了。

离开草堂,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去瞻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了。

分享到: 0
上一篇: 重 返 平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