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号一天的劳累,加上晚上睡的很晚,所以当四号起床已是下午一点。洗漱完毕,草草得吃点东西,驾车离开我亲爱的烟花扬州。夹带一路风雨,以120迈的速度两个小时后进入姑苏住下。外面一直下着大雨,哪也去不了,心情郁闷之极!看来苏州人民不欢迎我!给妈妈打电话,聊着聊着妈妈提醒我应该去一下常熟,因为不进那里我小时候去过一次,而且正赶上清明我应该去祭奠一下那里的先辈,于是答应妈妈,只要天好就取消原计划,推迟一天先去常熟。
五号,天公作美,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一夜充足的睡眠使我早早就起床,看艳阳高照,流莺婉啭,鲜花怒放,远山翠绿,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七点三十正式从酒店出发,仅仅40分钟便到了常熟。找个停车场把车子放好,便带着一脸愉悦招呼一辆黄包车坐下,悠哉游哉的欣赏着,边走边照,看着这个城市的变迁,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城市的年轻,意味着人的衰老。不到十分钟就到了老城的南门,而后步行攀登虞山。
虞山位于常熟城北,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死后埋在这里而得名。虞山的南面是尚湖,东面则延至城里,因而有“十里青山半入城,山南尚湖如映带”之美誉。沿着逶迤的石板路慢慢前行,刚到达虞山的山脚,满眼便是苍翠的松柏,郁郁葱葱,一望无涯。松萝共倚间,一座高大的牌坊巍然耸立,中间四个大字“言子墓道”遒劲有力,两旁的柱联分别是“旧庐墨井文孙守,高陇虞峰古树森”,庄严肃穆。轻抚那厚重的石柱,仿佛历史的凝重由掌传心,眼前的庄严肃穆不禁令人肃然起敬。拾阶而上,稍行片刻,便看到了由乾隆亲书“道启东南、灵萃句吴”的第二道牌坊,虽说没有第一道雄伟壮观,但却透露出一股灵性,特别是两边斑驳的黄土墙更凝结了历史的沧桑,让人不由得联想岁月如斯。继续前行,脚下石柱砌成的台阶便愈发陡峭起来,让人不得不稍稍弓起腰,许是这样会体现对先贤的尊敬。当穿过第三道牌坊,便看到了言子墓。言子名偃字子游,常熟人,曾到鲁国跟孔子学习,以文学见长,学成南归,道启东南,被世人尊为“南方夫子”。言子墓初建于西汉,经历代修建,规模宏大,由此规模可以看出历朝历代对儒家圣贤的推崇,充分体现了老孔千百年来的社会地位,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看出中华民族崇学尚贤的传统。假如我每天勤学苦练,不知道百年之后能不能成为文子,如是,咱也立个牌坊,呵呵。
有点饿了,正巧附近有小店,也别说干不干净,一碗混沌下去了一半。接着转了一圈仲雍墓,等高百十来米便来到了六角砖亭――清风亭。小小的亭子重檐斗拱,黄渚色的亭墙有些斑驳,几株古老的槐树伸出枯瘦的干枝,杂乱无章的合围左右,偶有几只乌鸦鸹噪,给着小小的亭子陡然间增加了几分沧桑、几分凝重、几分古老、又几分恬静,若不是亭边太过现代的路灯,还真以为跨越了历史的长河,耳边依稀听到了余音绕梁的磬声和朗朗的读书声。转过清风亭,道路陡然开朗、平直,脚步也轻快了许多。石板路的两旁,万木槎丫绿婆娑,各种不知名的鸟儿欢叫着,或莺声呖呖,或戛然长鸣,寻声遥望却不见半只踪影。置身间,真想自己也幻化成一只小鸟,加入它们的队伍,婉转流唱着,与春共舞。不知不觉间,一座高大雄伟的城门耸立于眼前。这城门足足有十几丈高,一色青砖到顶,架起重檐门楼,青砖青瓦,古朴庄严。墙正中“虞山门”三个大字龙飞凤舞。我驻足观望,仰视了许久,也许我期望从中可以看到智慧、看到精湛、看到战火、更看到沧桑。穿过城门,沿着古老的城墙逶迤前行,默默数着脚下的青砖,幻想那些古老的往事,几多憧憬、几多暇昧。陡然间,人流越来越多,公墓到了。虽说今天是清明的第二天,但扫墓的人流依然如织。买上一束鲜花后,心情便有些沉重。穿越公墓的大门,眼前便是一片氤氲,散淡的青烟似一缕缕魂慢慢飞舞。慢慢升腾。转了几圈,好容易找到了先辈的坟墓,轻轻的拂拭祭台的尘土,轻轻的把鲜花敬上的青春,轻轻的燃上一支蜡烛,轻轻拨开迷雾端详着日渐风化的石碑,不知为何这一日的碑文好长好长。这一刻没有悲伤、没有眼泪,只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冲动着想拔掉祭台边所有的杂草,扒开墓碑下的黄土,让昔日的青春裸露,一如救赎自己的青春。
整理一下思绪,欣欣然来到虞山兴福寺。提起兴福寺也许我们很陌生,但提起一首诗我们一定熟悉,那就是唐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磐音。”诗中的破山寺就是兴福寺,在此以前兴福寺原本默默无名,正是因为常见这首诗兴福寺开始名闻遐迩。来到兴福寺的门前,映入眼帘的便是三株高大的枫香树,如三座金刚守卫在前。也许是昨日大雨的缘故,门前破龙涧此时水势奔腾,回音隆隆,不绝于耳。穿过涧上石桥,进入山门,第一座禅院便是天王殿。站在天王殿的中央,环视左右,一座座白玉栏杆顺和着一簇簇翠绿的榆树墙蜿蜒回旋,合围处则是一株株盛开的姹紫嫣红的樱花,与四周黄赭色的围墙交相辉映,那白的栏、绿的树、红的花、黄的墙、青的瓦相映成趣。在这里根本察觉不到一般古刹的庄严肃穆,取而代之的谐静柔和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方外高人的隐居之所,让人留恋往返。穿过天王殿便是三圣殿,三圣殿的涧边对着山门有两根高大的石经幢,一古一新。再往里走便豁然宽敞,迎面一座高大雄伟的大殿巍然耸立,猩红色的巨型匾额上龙飞凤舞着“大雄宝殿”四个大字。院中央一座两人多高的香龛与大殿两旁笔直的松柏一齐耸立,挺拔而巍峨。进入大殿内部,巨大的佛像后有高大的善财五十三参群塑,个个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自大殿西行,穿过华严讲堂旧址便是回廊曲径通幽处,这华美的长廊曲曲折折、蜿蜒回转,一边的栏杆休直,一边的栏杆成半圆形弯曲,踱步其中,迎面竹林微风轻摇,却没有丝毫飒响,幽静的让人的灵魂慢慢升华。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理解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悠远意境。折身东行便是纪念兴福寺祖师的四高僧殿,往前传过藏经楼,绕过有千叶重萼白莲芳色异常的白莲池,驻眸于池旁一株白玉兰树斜伸入池与莲叶的相映成趣,你会感叹上天的造化神功。翻过池后的救虎阁,便来到了米碑亭,这里有宋代书法家米芾亲笔手书常建的名诗,那笔酣墨饱、鸾翔凤翥的遒劲字体依稀能看见古人把酒临风的豪迈。看得久了,就算我等凡人也不自觉的慢慢升腾,慢慢仙骨起来。
凡胎毕竟还是凡胎,累了,饿了。花上十块钱买来一杯我不喝的茶水(不买茶水没有座位)就近坐下,品着淡得不能再淡的一碗五块钱的素面,慢慢回味着,慢慢遐想着,也许想得太多,也许是素面太淡,吃了两口便开始欣赏别人的狼吞虎咽。
休息了半个小时,恋恋不舍的离开这满山的苍松翠柏、名花珍禽、幽洞深涧、寺宇园林,走到公交车站,坐了5站地,到了老城北门就下车了,为的就是多看一下老城的变迁。于是再也顾不上东南西北,找了个胡同就钻进去。从北城门一直走到了大东门,从大东门走到常熟有名的方塔,一路走、一路照。记得方塔在我上次小住的时候是不开放的,估计是90年代以后才对外开放。离开那里,来到常熟最热闹的商业街,一路穿过商业街,打听到翁同和故里,走马观花去瞻仰了一下这位状元府第一代帝师的家。也许是为了寻找以前的记忆,于是便顺着记忆中的影像模糊地前行。二十年前我曾在这里小住一段时日,而如今原来的影子再也找不到一丝,到处都是依堤的垂柳,郁郁葱葱,悠悠的小河流淌着碧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到处都是花红柳绿,那小桥流水人家、玉树樱花啼鸦的美丽幻境真真切切的就显现在眼前。不知走了多远,也不只走了多久,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找到记忆中的一个标志――一座小桥。二十年前这座嵌满七色的鹅卵石的拱起的只能走人的窄窄的小桥而如今已经变得通坦挺括,要不是桥名没有改变,我实在寻找不到往昔的任何痕迹。而曾经小住的庭院如今已被高楼所替代,照相机对准高悬的楼号牌,一声咔嚓也许是对曾经的最好留恋!
时代变迁的脚步无论如何的快捷,也不如人的改变。从扎着两个马尾的小女孩到现在婷婷娜娜中蕴涵几许沧海桑田的我也不过是短短的二十年,不得不叫人感叹逝者如斯夫!
后记:常熟的新城区美丽洁净,而老城区却依旧破烂不堪。也许人们都喜新厌旧,可是也许正是这些破旧才会让人生出许多难以释怀的旧情节!别了,常熟,但愿下次回梦我还会重复今天的影子!
下载 (81.29 KB)
2010-4-3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