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县衙”---浮梁古县衙

  • 2013-05-12 23:51:04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346

0自秦灭六国,天下分为36郡960县之后,从唐代1235个县至清代1591个县中,规格最高、最具县衙特点的建筑当属江西景德镇市的浮梁县。

别看今日浮梁县偏居景德镇市一隅,追踪浮梁县历史,景德镇本是浮梁区区一小镇,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谓:浮梁县“水土宜陶”,其瓷业在中国乃至世界驰名,皆称浮梁景德镇之最也,可见景德镇系浮梁地。

由于古代浮梁县“摘叶为茗,伐楮为纸,坯土为器”,形成了茶瓷互利,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格局,为适应“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局面,浮梁县知县配制也高出他县,七品芝麻官在浮梁县则成了五品。既为五品县衙,故规制扩大,现存浮梁县衙占地64495平方米房屋300余间,比一般县衙规模大出一半。就其历史而言,侧旁的千年古塔可作资证。称其“江南第一县衙”名副其实。

“江南第一县衙”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六房、花园一应齐全,究其全部规制与《明史》《清会典》所载建筑规制完全相符,专家们称浮梁古县衙谓“历史标本”。

更值一提的是陈于古县衙大门至三堂的匾联,其朴素的政治理念令所有参观者都驻足背念。以三堂一则,足见当时为官之道。上联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对: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其意所指昭然。而大堂前那幅“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一对更道出了为官的人格。

同样,在古县衙中可以看到“理”在官民之间是平等的,官需人格,官需亲民,但民需自重,民需自爱。在进入古县衙头门的“喊冤鼓”对面,有“诬告加三等,越讼杖五十”之警言,意在百姓不能诬告好人。当然“越讼”之说乃时代局限,参观古县衙毕竟不是上政治课。

据景德镇市张副秘书长介绍:古县衙几经兴废,但旧址还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立县时的旧址,屈指一算有1260余年之久。

春日,专程赴古县衙旅游者络绎不绝,一律清代兵丁官吏打扮的工作人员除了把守厅堂之外,还在正堂之上演绎了一段审结《王老虎抢亲》之片断,虽然真戏假做,“演员”功底也不敢苟同,但在古衙之中,古人审案的过程倒也不失为一番情趣。

作为一部厚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基层政权的行政管理史书,浮梁古县衙将“常留人间作史鉴”。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