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之九曲溪自驾游记

  • 2013-05-06 18:01:16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516

4五月十日,晴。

今天计划是先到九曲溪漂流,然后游览虎啸岩,一线天,大红袍等。九曲溪漂流是重头戏。因近期的暴雨导致河水暴涨,水上漂流项目已经停了几天。昨天在天游峰看到溪水还是那么湍急浑浊,今天能否开漂,还是个未知数。一大早来到景区南门,乘坐景区的中巴到九曲溪漂流的起点星村,远远看到人头攒动,知道开漂。由于暴雨的影响,有的游客已经等了几天,因此今天人特别多。售票窗口排起了长长的人龙。

虽然有隔离栏杆,但每个队伍的前面还是围满了询问的,插队的,黄牛党等等一堆人。我们一时无从下手。只好老老实实排队。看见一些人手拿着表格,一问才知道,原来购买漂流门票要提前预约登记,而我们事先并不知情。到了窗口,说明原因,百般求情,就是不行。看见有走后门的一下子从另一个窗口拿走了七张票。

我们迅速跟随其后,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见有黄牛党兜售高价票,票价高五成,但只有两张,不够。

无奈,只好再回到售票窗口与之磨牙。还是那个中年女售票员,见我们如此难缠,动了恻隐之心,卖给我们四张票,每票一百元。买票花了半个多小时。竹筏是每伐定员五人,而我们只有四人,刚好遇一河南老年旅行团多一人,知道我们少人,导游便找我们商量拼筏,我们欣然应允。来到码头,只见竹筏已经陆续开出,于是跟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等候登筏。竹筏用汽车运来,筏工们在紧张的卸筏、上客。九曲溪漂流据称全长9.5公里,从九曲开始顺流而下至一曲结束。排队十分钟后,我们终于登上竹筏,开始漂流昨天还是浑浊的溪水,现在已经是清澈见底。看来这里的水是易涨易退,易浊易清,这也许是称溪而不称河的缘故了。

竹筏由两条拼成,五张靠背椅固定在筏上,有地方放脚,不会湿鞋,坐上去非常舒适。今天天气晴朗,凉爽宜人,穿上红马褂,也不觉得热。半躺在舒适的靠椅上,泛舟于青山绿水之中,好不惬意。突然想起《闪闪的红星》中的歌:小小竹筏溪中游,秀美群山两岸走.......一组竹筏有两位筏工,统一制服。

竹筏顺水漂流,一路水流平缓,筏工只是掌管方向,因此,筏工很轻松,乘客也很轻松。为了增加快乐气氛,给了四十小费,筏老大一路滔滔不绝,介绍景点,夹杂一些顺口溜、笑料之类,内容虽然有点俗,但不乏幽默,引得全筏笑声不断。

虽知道不给小费也行,但气氛就肯定会不一样。花钱买点快乐也值得。 据说,一组竹筏漂流一趟筏工可得六十元,正常一天可走四趟,来回奔波,装卸竹筏,也够辛苦的。竹筏是筏工们自己的,要损耗维护,算起来收入也不多,而且并不是每天都有工开,每天都有那么多游客.....竹筏按顺序排队前行,完全是顺水漂流,今天是刚发过水,水流较急,感觉筏走的太快,有点亏了五曲是九曲溪的精华景区,从筏上看我们昨天走过的天游,隐屏诸峰,别有一番风景,可惜只是一掠而过。人在筏上,身不由己啊来到水势较平缓的河段,筏老大放下手中的竹竿,主动替我们拍照,说得了小费就要提供服务云云,看他也是个厚道之人玉女峰,如婷婷玉立的少女,故名。是九曲溪的招牌景点沿途还有三文治,双乳峰,僧帽峰等景点一晃而过悬崖上竟然也有人拍婚纱照不知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不到一个半小时,到了终点,竹筏走得太快了吃过午饭,从武夷宫坐景区中巴来到虎啸岩景区。

该岩海拔510米,四壁耸峙,形似伏虎,中有巨洞,山风穿过会发出呼啸之声,故而得名我们从南面上山,首先要沿着石壁登上一段长坡,名曰好汉坡,为攀爬者鼓劲加油至半坡,见一古门楼,内有简易亭台,供好汉们歇脚 半小时后登上山顶,这里设有观景台,视野开阔,放眼望去,只见峰峦起伏,绿树红岩,景色秀美偶尔可看见这种叫不出名字的小花,长在光秃秃的山岩上,一枝独秀,娇艳而顽强,招人喜爱,令人称奇 沿着山崖往前走,见有一小桥,曰定命桥,不知所云。过了此桥便是路的尽头,只好原路折返山崖的另一边,是一座寺庙,寺庙前面的岩壁笔直而且壁面平整,有一块块水泥板嵌入石壁中形成几十米长的连续梯级,供游人上下,人在上面,如走天梯,惊险刺激从崖梯下来,只见整座山岩是往外大幅倾斜,摇摇欲倾下山的路要从岩底经过。

来到岩底下,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遇有游客至此,猛然大吼,由于岩壁的反射作用,其吼声雄浑粗狂,犹如虎啸,令人毛骨悚然。果然是虎啸岩!从虎啸岩下来,往一线天。同属一个景区,本想不会太远,于是步行走小路,岂料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线天的其中一个入口走进一个洞口,里面骤然变暗,有一个小空间,这里聚集了有许多游客,有人发手电筒(出口收租金3元),我们早有自备。入口位于岩缝的中间,左右均有通道可观赏,正宗的在右边。于是随着队伍走进右边的一线天。

刚开始一段较宽,人可自由行走,往上看,透过几十米高的岩缝还可见天。岩壁有很多水滴往下掉,只好用薄膜袋罩着头。走了一段,队伍突然停了下来,前方传来有一阵喧哗,人们七嘴八舌,说是有人过不了。几分钟后,昏暗中只见一位肥佬在众人的埋怨声中,艰难的从原路退了出来,边走边自言自语:过不去过不去......。队伍又开始前进,走了二十多米后,岩缝越来越窄,以至于要侧身才能通过。

只好一手拿相机,一手拿背包,侧身横行,即便如此,身体还要擦着岩壁。此时上面已看不到天,只有一线光。被夹在这么狭小的岩缝中,感到窒息,而且有一种莫名的恐怖。此时石缝内是惊叫声一片。心想那位大汉及早退出是明智之举,如果塞在了这里,进不去出不来就更麻烦了。这石缝非同一般,不是谁都有资格钻的,本来应该在入口处设置一个框,让游客先试一试......脚下的路是往上的石级坡道,有一段比较陡。艰难跋涉五分钟后,终于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出口。虽然前后衣服都湿了,但由于清洁的人多,岩壁很干净,没有泥污。意犹未尽,从出口下来再返回洞口,尝试左边的一线天。比起右边来,左边要开阔多,沿着岩缝一直往上攀爬便来到崖顶,只见石岩中一条四五十公分宽的石缝向远处伸延,深不见底。这石缝下面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一线天。

我们到过许多大小一线天,而这么窄的石缝还是第一次见识。够刺激。从一线天下来,乘车来到了大红袍景区走进景区,眼前是秀丽而幽静的山谷沿着蜿蜒小路进入山谷,只见路旁小溪流水潺潺,溪边的茶树枝叶婆娑,嫩芽吐翠,使人赏心悦目,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宁静和清新据说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茶叶的独特品质,因而这里产茶历史悠久,名声在外沿途不时可见肩挎茶篓的茶农走了十几分钟,便远远看到了长在山崖上著名的大红袍大红袍的来历说法很多,其中一说是古时一书生上京赶考,路过此地病倒,当地寺庙和尚用此茶治好其病,后考中状元,便将皇帝所赐的红袍披于此茶树,茶树因此而得名。 这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大红袍。共有六株。据说这些茶树为野生,靠山岩渗透的泉水灌溉给养,常年不用浇水施肥。每年五月中旬采摘,一次可加工茶叶八两。2005年最后一次采摘制成的茶叶已经送进了国家博物馆。2006年起已停止采摘。

如今,当地茶叶科研机构培育的第二代大红袍十一棵,就在母树附近;而大红袍的孙辈曾孙辈已经遍布武夷山。

这几棵大红袍的老祖宗,仅供人们参观了山崖上的那几棵大红袍一直都是贡品。且数量极少,究竟是什么味道?只有皇帝才知道,皇帝身边的人都不一定知道。我们一直这么认为。最近看到某电视台的大红袍专题采访,镜头一:一位收藏有母树大红袍的资深武夷岩茶老专家的家。主人在台面上打开重重包裹,见密封金属罐一只。

主持人拿在手里小心翼翼的细心端详,问有多少,答约四两。主持人要求主人打开罐子让电视观众一饱眼福,主人为难,盖子始终未打开。镜头二:大红袍附近的寺庙。一位住持,看上去不到四十。主持人问他有没有品尝过山崖上的那几棵大红袍,只见他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尝过。

其实,大红袍茶叶的品质和味道已经不重要了。大红袍是一种茶,更是一个传奇,一个武夷山的标签,一个还在延续的故事......大红袍,我们也算是品尝了。

分享到: 0
上一篇: 武夷山休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