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元寺

  • 2013-04-24 15:37:27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205

选择周末阳澄湖半岛的地平线,是为了倾听心灵的声音。 我站在千年重元寺的山门口。

这是一座已然没有历史厚重感的寺庙。树小墙新,奢华无处不在。相信许许多多的善男信女(当然,还包括当地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旷日持久,才终于把一座千年古刹焕然一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可惜,这不是我心中的寺庙。一直固执地以为,寺庙,应该是对你进行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寻求心灵宁静与平衡,找回在物欲横流社会中经常迷失的自我,并且完成自我反省和救赎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到寺庙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赏景怡情,而是为了让自己停下来,想一想,静下来。

弘扬佛法,并不等于把寺庙修成五星级酒店般富丽堂皇。市场经济的大浪淹没了传统的文化、道德、价值理念,是否也动摇了宗教千百年形成的基础?寺庙,作为传播宗教文化的载体和修身养性的场所,在我认为,牢固足矣,何须华丽?屈服于商业的寺庙,迎合于市场的寺庙,恰恰是佛教修行之大忌,所谓形似而神散,寺庙收到善款越多,庙宇修得越漂亮,和尚/尼姑的生活条件越好,离佛法的距离越远。我本凡夫俗子,在高楼林立,纸醉金迷的都市中,静下心来固然不是一件易事。却不料,在公园般崭新漂亮、熙熙攘攘的重元寺,仍然冥顽不化,解不开“千千心结”。站在雄伟壮观的观音阁三楼,面对浩渺的阳澄湖,“遥想”年年秋风起时,多少大闸蟹满足了饕餮食客的口腹之欲。此情此景,悲天悯人,是一种自嘲,还是一种无病呻吟?

“无欲则刚”,“无欲”又谈何容易。所谓大道理,都是说给别人听,自己大抵做不到的。观音阁下的一池锦鲤,于我,是一个惊喜。撇开池畔商铺的“无商不奸”不谈,席地或蹲或坐,俯身饲鱼,鱼群蜂拥而至,水面“波涛汹涌”,更有性急者,一跃而起,激起水花四溅。伸手没入水中,大小鱼儿浑不怕生,竞相吮吸手指,任由触摸,也不闪躲,让人不禁目迷五色,心生欢喜,人鱼相悦,大千世界处处和谐。

平静,许多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站在大雄宝殿前,仰视弘一法师遗墨“无上清凉”,有一种久违的平静席卷而来,令人窒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分享到: 0
上一篇: 老屋
下一篇: 诗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