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边上的湿地和白鹭

  • 2013-04-24 15:24:11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346

长广溪湿地,是连接太湖和蠡湖之间的清水通道,

这是2009年4月17日早晨我拍摄到的在长广溪湿地栖息的白鹭。

长广溪湿地,离太湖最近的一块湿地,也是我在江南的落脚点。

我到江南以后,就住在长广溪湿地的边上,生活的半径大多在湿地的圈子里,我工作的学校离湿地只有一条马路的距离,每天和湿地在一起,可以说是朝夕相伴了。

这几年,湿地我跑了不少,能叫出名的就有:神农架的高山湿地“大九湖”,大兴安岭草原上的湿地“额尔古纳”,东北盘锦的“红海滩湿地”,鄂伦春的“吉文河湿地”,川西的“诺尔盖湿地”,北京西郊的“稻香湖湿地”,常熟的“尚湖湿地”等等,这些湿地尽管美得荡气回肠,但都是过眼烟云,能像长广溪湿地如此长时间地伴我朝夕的,还没有第二个!

在湿地边上生活时间长了,在与她厮守的过程中也逐渐了解了长广溪湿地。

这个南北走向的狭长湿地,也是我到江南后第一个正儿八经接触的有点儿名的风景点。她是全国首批9个国家城市湿地之一,是贯通太湖新城的生态长廊和联系蠡湖与外太湖之间的清水通道。正如古人云:“东溢为五里湖,南出为长广溪,西迳吴塘门,仍入太湖。”

长广溪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故河道,是无锡地区居民最早聚集的地区,沉淀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至今已在长广溪两岸发现了多处历史遗迹和众多的古代遗物。长广溪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为了军事、政治需要,派兵拓宽和开拓长广溪,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长广溪湿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优越。西依军嶂山,北连蠡湖,东邻大学城,南靠太湖,依山傍湖。

20世纪50年代以前长广溪具有典型的环太湖地区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水乡泽国”。其后因围湖造田、人口增加、工业发展,水面缩小,污染加大,水质在Ⅳ类-Ⅴ类之间,生态功能有所降低,湿地自然景观有所破坏。

据介绍,2002年,长广溪及其两侧地区被无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生态用地,定性为湿地生态公园,结合国家综合治理太湖水的阶段目标,无锡市决定建设长广溪湿地公园,其全长约10公里(石塘桥到壬子港),用地为河道两侧100-250米不等,总规划面积625公顷。

湿地公园在强调保护好现有湿地景观的前提下,重视恢复和重建地方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好长广溪水质,兼顾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功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长广溪湿地,总面积625公顷,其中水面80公顷。湿地公园范围内土壤主要为潮土、水稻土、黄粽壤等,土壤肥力较高,特别适合芦苇、蒲草等湿地植物的生长。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滩涂、池塘、沟渠、稻田等多种,湿地特征较为显著。

长广溪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植物资源类型包括沼泽和浅水植物2个型组,森林沼泽型、草丛沼泽型、漂浮植物型、浮叶植物型、沉水植物型5个植物类型,23个群系组,29个群系。鸟类和淡水鱼种类繁多,常见的鸟类主要有白鹭、池鹭、牛背鹭、树麻雀、金药燕等。水域底栖生物也非常丰富。总体上说,长广溪湿地公园形成了湿地生物的多样性,成为无锡城市的又一个景观亮点,对水质改善、涵养水源、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环境保护和美化,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长广溪湿地景观带近几年科技教育产业发展迅猛,占地3000亩的江南大学,占地500亩的北京大学软微学院,还有中科院软件所、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等,纷纷落户在长广溪湿地周边,一座规模宏大的科教新城正在崛起。

分享到: 0
上一篇: 精彩的无锡之旅
下一篇: 无锡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