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西湖

  • 2013-04-24 14:27:56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336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自古有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绵绵细雨固然很有浪漫情调。可是小妮子我偏不爱这种情调,不喜欢躲在伞下避着蒙蒙细雨,也不喜欢漫步在这不痛不养的雨中欣赏忧伤的景致,而钟情于艳阳天下的骄阳美景,及风和日丽的无拘无束,

扬州不曾去过,杭州却是每年必去。有山有水有寺庙,是我尤为欢喜的去处。诗人白居易在长庆二年赴杭州任职时,正是远离京城纷纷扰扰的是非之地,充满愉悦的来到这座天堂城市。想来此地有忘却烦恼,让人轻松的魔力。只是每次前往,感觉却截然不同,不知是何道理?

这次下杭州与以往不同,选在5月份。3月雨太多,4月人太多,5月初颜色绚丽,五一一过人又相对少些。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与金刚牵手慢步在西湖边,微风习习,各式花卉妆点西湖,大有“满目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味道,当然探出来的可不是一枝红杏那么单调啊!绿地荫荫,仔细看会发现整片的三叶草钻出花坛,探头张望,不知是否在寻找有缘人来带走隐居其中的四叶草呢?蝴蝶飞舞空中,偶尔会跟迎面走来的行人碰撞,不知是否是蝴蝶在回望美景时,忘记掌握方向了呢?阳光明媚,金光撒向湖面,风儿却调皮地在湖面跳起了巴蕾,引得湖面随着高低起伏,如绸带轻轻滑动。

调皮的水浪迎风轻柔拍打床堤,阵阵“沙沙”声回响于耳,仔细听来倒像是新娘走动时那婚纱摩擦的节奏。鸟儿或在枝头喃喃细语,述说衷情,或展翅空中追逐,悠然自得!只是不见了秋冬日那在树枝间游走的松鼠,那时他们在忙碌的采集年货,而此时是否在小窝里晒着太阳讲着故事呢?西湖大道边摆放着好几排椅子,据说是供游人晚上观看音乐喷泉的时候用的,想得真是周到!杭州好多人都是骑车的,年纪大的慢吞吞地骑着自己那老式自行车,有时还哼着小调,而统一的红色自行车尤其鲜艳,衬托着周围的绿色,年轻人一族一族的谈笑风声从身边骑过,我恨不能立马加入他们的队伍,感受那大学时代的欢快。那是此等充满盎然生机意境怎是关在那了无生气的办公楼里的人们所能感受的啊!

西湖游船很多,大小不一,性能不同。不挑手划船是因为范围太小,只顾用力摇,却会忽视周遍美景,不挑大船是因为短短几分钟在西湖上哄哄而过,打破这里应有的平静。

于是坐上了由绍兴师傅手划的木船,这样似乎最符合西湖的特质,平缓而思绪不断。划一叶扁舟,摇曳在湖中,如同置身于千百年前,远离城市的喧嚣,静静地听着桨身划破那丝绸的湖面,看着那湖水在划破的瞬间变成无数白色水珠缠绕着木桨,尤如婀娜的美人儿变换着舞姿,又似依依不舍不忍船只离去。真是“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啊!说到青天,湖面上的天空不是湛蓝的,没有一朵朵棉花糖似的云朵漂浮着,而是那种被白色的云调得淡淡的蓝,我喜欢这种不张扬的蓝。湖面跳跃着想去渲染那淡淡的蓝,我不由地探身把手放进水中,清清凉凉的湖水从我指尖滑过,我拽了拽手想把它抓住,它又如同玩乐的小孩,在我手中转了一圈又跳进湖里,留下手中那丝丝清凉。小姨跟绍兴师傅讲着不地道的绍兴话,师傅也格外健谈,用宜兴的紫沙湖剩着浓浓的香茶不时地抿着,想必在湖中慢慢悠悠品着茶要比喝着小酒舒服吧!

船只随波起伏,感觉像坐在摇篮那般舒服,抽离了俗尘烦扰,只是静静地闭着双眸,感受那头发自由飞翔,风从身体中穿过。正在惬意时,仿佛传来师傅的一句:“呶,那就是平湖秋月!”顺声望去,那亭子亦在湖中摇曳,顿时搞不清是船在摇,还是亭子在摇,或是船和亭子都没动,只是湖在摇,心在动?难道这就是“蓬莱宫在海中央”?以前曾从这亭子旁走过几次,却从没发现这亭子居然在湖面上看才那么有意境,看来什么事情时间长了还是要换种心情,换种方式来看的呀!

一个小时的摇摇晃晃,让我沉醉其中,以致于师傅把我们送回岸边时,身体像红酒瓶塞被狠狠地拔起一般。一脸无奈地回头望着让我依依不舍,流连忘返的湖,“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怪不得白大诗人在杭州任期满后对西湖是这般的留恋啊!

分享到: 0
下一篇: 杭州美食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