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古桥 水边城市的独特韵味

  • 2013-04-24 10:12:08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160

成都,这座依水而兴的古老城市,与桥有密不可分的缘分。只消看看城内数也数不清的桥和不算少的塘,便知道成都跟水的渊源有多深了。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时全城有塘20余处,桥近200座,既有拱桥、也有平桥,还有不少是廊桥。就原料来看,则石桥、木桥、竹桥、铁桥应有尽有。

全城以桥命名的街道也有四五十条,若再加上以河、塘、沟、池命名的,数目就更多了。像下莲池、白家塘、方池街等十多条以池塘命名的街巷,都让我们能多少想见从前池塘在城里星罗棋布的景象,可惜自清末以来因人口增多等原因逐渐被侵占和填塞,空余名实不符的地名让人惋惜——何止是池塘呢?

成都自古以来“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往来碧波中”的水乡风貌,20世纪以来实在是一年年被膨胀的人口及生存空间的拥挤所侵蚀、吞噬了。那时众多的桥虽然大小有别,桥的名字却起得一点不含糊:卧龙桥、双凤桥、陆萧桥、莲花桥、赛锦桥、双灵桥、柳荫桥……它们或高或低,但都带着诗意盎然的气象横卧水上,似不经意地为成都这座以书卷气著称的古城再抹上几许风雅。

桥当然首先是供人行路的,行人、轿子、鸡公车、黄包车从桥上匆匆而过;桥下的榆树旁,拿着竹竿垂钓的人一竿一竿往上收,却次次都有收获,喜得连一旁看热闹的人也合不拢嘴;桥边的吊脚楼里,端着木盆来洗衣服的妇女们有摆不完的龙门阵:听说东玉沙街刘家大公馆对面的照相馆不但可以留住人影子,人穿的衣服还上了颜色;今年的花会上外乡外县也来了好多小吃摆展,有一种椒盐锅魁味道最好;商业场的洋布又有了新花色……若是夏天,桥边又成了孩子们的天堂,他们穿条小裤衩,或者干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扑进水里像泥鳅一样溜滑自如。

勇敢者当然是从桥墩、或者桥栏上往下跳,“炸弹”、“飞燕”、“坐板凳”,姿态不一而足。如果桥上有众多观众助兴,伴以情不自禁的叫好或跳水者失误时喝倒彩的嘘声,那场面就更刺激了。河水缓缓地流过,河边、桥下的日子也舒徐地展开。

那时的人们自从生下来就是伴着桥、依着水长大的,他们想都没有想过后人会在水枯、水浊的情形里活着。有些桥的历史当然可以上溯到遥远的从前。比如长春桥(东门大桥,又名濯锦桥),清末修补时发现有宋碑,可知其最早必为宋代所建;九眼桥,古名洪济桥,明时叫锁江桥,乾隆时始改名九眼桥;至于司马相如去京城长安时曾路过并夸下著名海口的驷马桥年岁就更大了,相传秦朝这里已有一木桥叫升仙桥。

古老的桥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新的桥又延伸出更长更宽广的生活空间,成都的桥,就这样见证着成都的历史和成都的改变。

笮桥全世界记载最早的竹索桥

如果从可靠的文献中进行考察,成都最早的桥是李冰时代的“二江七桥”。在伟大的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中,包括了在成都南郊对原有水道进行疏导改造之后形成的两条河流,这就是著名的成都“二江”,即郫江和检江。郫江又称内江,是今天府河的前身;检江又称外江,是今天锦江、南河的前身。在这二江之上,相传李冰建有著名的“七桥”。七桥的具体位置今天已不能完全了解,但有两座的位置大致可以确定。

今天南河上的南河桥(绝大多数成都人都误称为彩虹桥,是不对的,如若不信,请去桥南头看一看就可知道,桥上原本刻着“南河桥”三个大字)往上游一百多米的地方,十年前还有一道连接502厂与363医院的钢索桥,这里就是七桥之一的笮桥的所在地。而当年的笮桥,则是全世界记载最早的一座竹索桥(请大家不要忽视索桥,这是古蜀先民在世界文明史上一大创造,是变“蜀道难”为“蜀道通”的具体体现)。

成都人所熟知的老南门大桥所在的位置,就是七桥中的长星桥的位置。长星桥因为三国时诸葛亮在此送别出使东吴的费?耸彼倒?“万里之路,始于此桥”,故而长期被称作万里桥,是当代成都古桥中位置可考的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名桥。老南门大桥是一座石桥,重修于清康熙五年(在本文中,会多次出现“重修”二字。这是因为在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中,成都城内的所有建筑均被毁坏,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成都城区的所有古建筑都是清初重修的,这其中也包括所有的桥梁)。由于南大街扩建的需要,已经在1995年拆掉了,在原址修成了一座宽阔的混凝土大桥,去年在大桥的上空又建成了一道更为雄伟的高架桥。幸好桥旁新建的一座船形商业楼房以“万里号”为名,给人们保留下了名扬万里的记忆。据我所知,有关部门即将在附近建设一处大型的以万里桥为主题的艺术构筑,力争把万里桥的历史文化久久传承。

顺着万里桥往下走,是1958年新开人民南路时才修建的锦江大桥。这里原本没有大桥,仅有一座简陋的木板桥。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