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

  • 2013-04-23 16:19:02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121

沙面(shameen)曾称拾翠洲。在广州城区西南。 原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宋、元、明、清历代为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现为广州重要商埠。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

沙面(shameen)旧称拾翠洲,在广州城区西南,原是珠江冲积而成的一片沙丘,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明代在此设华节亭,管理外商货物进出,清代中叶在此建西固炮台,捍卫广州。宋、元、明、清历代为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7月,英国驻省城代理领事Harr Parkes引用两份中英、中法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名,要求广州清政府将沙面划归租界,此意向已早在同年5月得到英国政府方面电报同意了。当年建造费用近32万美元,全由清政府赔款支出,按一亩地一千五百钱地所谓租界费,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沙面岛的格局就此形成。清咸丰十一年七月(1861年9月),两广总督劳崇光与Harr Parkes正式签订《沙面租约协定》。英国占有沙面以西8成租界,约264亩,余下东面约66亩归法国占有。两国各自范围内均有一桥与中国大陆(华界)相通。规定沿沙面河涌宽90英尺,贴近沙面的45英尺范围属于沙面租界。中国船只不能停泊。至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城区。

分享到: 0
上一篇: 春节广州之旅
下一篇: 广州美味小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