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游客渐散,小镇也回复了她应有的宁静。我坐在小桥上,看着码头、小河、小巷及整个小镇。
码头静悄悄的,忙碌了一天的乌蓬船懒洋洋的停泊在岸边,在荡漾的水面上相互的你挤我拥;河里的小鱼三五成群的探出头来看看游客是否走了,因为它们也在水底憋了一天,也是时候出来透透气;树上的知了可能是叫了一天,累了,只是偶尔发出几声不成调的嘶哑的噪音;岸上的几株杨柳在晚风中左右摇摆,为这安静的小镇平添了几分动感。
夕阳下,所有的房子、树木、行人……都轻轻的抹上了一层金黄,一缕缕炊烟从瓦面上升起,缭绕着古旧的房子、质朴的小桥、蜿蜒的小巷……以至整个古朴的小镇。
小巷中,几位老人在扇着浓烟滚滚的煤炉,不时被烟呛得泪流满面、咳嗽不停,小孩子也帮忙洗菜或其他家务活,小镇的居民正为晚餐休闲的忙碌着。两条狗在相互追逐,在对面瞟了我一眼,就消失在深深的小巷中……
宁静、安逸、朴实,淡泊的布衣生活,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眼前的景致,使我心静如镜,既没有“逝这如斯夫”的慨叹,也没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凄然,更不会有“断肠人在天涯的”的悲凉。
偶有路过的行人点头微笑,或用浓浓的吴音问候,一种温暖、熟悉、自然的感觉,让我完全融入到这小镇里,仿佛我已经不是游客。
沿河信步,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路过一古朴茶楼,丝竹悦耳,不忍离去。临窗而坐,一盏清茶,几杯黄酒……。
酒,不烈;人,微醉……
但愿醉去,但愿长醉不愿醒……
小镇有如《茉莉花》,也如陈年花雕酒,淡淡的、醇醇的,直渗人心脾,让人闭目细闻、浅口轻尝,回味无穷。
夜色慢慢的降临,对面“翰林食府”长廊的红灯笼一盏盏点起来,倒影在静静的水面上,教人分不清哪个是虚幻,哪个是真实。两串长长的鲜红,为这素雅的小镇增添了几分妖艳。也使我想起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一句台词:三房点灯……,而我却只有“正房点灯”,虽然我羡慕拥有“三房点灯”的,但我绝不妒忌,因为我对我的“正房”同样有一种《茉莉花》与花雕酒的感觉。
离开茶楼,蜿蜒的小巷,静!深处偶尔传来麻将声(国粹无处不在),昏暗的街灯下,几扇半开的窗户透出一丝灯火,月光透过狭长、参差的屋檐吝啬的洒落在小巷上。小巷不见尽头,只有抬头望见那一线天空,小巷深深深几许……
走出小巷,河边的石凳和桥上的栏杆都有好些人在乘凉,他们融融细语,也有如丝竹,和小镇的宁静格外和谐,一方水土一方人。
如果换了东北,几碗烈酒,几斤牛肉之后,就绝对不是融融细语。
夜,凉如水。桥下,水清月白;桥上,独坐无言。
夜,倦了,睡去。窗外,一点明月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