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德阳 旅游振兴展生机

时间:2013-01-23 11:16:36 来源: 客运站

  曾经满目疮痍之地,如今已是万象更新。从遭受重创到靓丽新生,德阳旅游正快速振兴。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曾让海内外游客望而却步,德阳旅游业陷入困境:德阳六个县(市、区)均受到严重波及,绵竹、什邡受灾最为严重。全市共有61个景区(点)、83家宾馆饭店、1665家农家乐严重受损,旅游行业直接经济损失达89亿元。

  而今,一组数字让人信心满怀,也宣告了德阳旅游业的重新崛起:2010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07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31.02%,德阳市旅游业基本达到震前水平,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即将开幕,德阳各大旅游景区管理局、各县(市、区)旅游局正忙着精心准备推介资料,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社负责人也频频上门,热忱的话语、漂亮的图片,无不感染着每一名访客。

  “这次在我省举办的国际文化旅游节不仅是旅游产业的亮相,更是我省灾后新面貌的亮相,还是中国向世界的亮相。”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如是说。

  旅游业全面恢复到震前水平

  经过三年重建,德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震后德阳依然美丽”,德阳旅游产业灾后重建振兴稳步推进,快速振兴,蓄势实现全域旅游崛起。

  回看,德阳旅游重建的步伐急促而坚定。

  第一时间出台旅游行业灾后重建优惠政策,第一时间编制灾后旅游重建规划,第一时间启动德阳灾后旅游市场……“在灾难发生后,如果规划得当,科学重建,灾后恢复重建就是一次新的提升机遇和发展机遇。”德阳市旅游局局长王玉华介绍,通过对全市的旅游资源的价值再发现和产业布局的科学规划,德阳在震后迅速编制完成了《德阳市汶川大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及各县旅游恢复重建规划,为科学重建奠定了基础,德阳旅游业“浴火重生”后走向跨越发展。

  德阳旅游的重生,离不开援建省市的借智借力,倾力支持。

  汉旺镇东汽厂地震遗址被列为国家四大地震遗址地,江苏省无锡市倾力援建;江苏省牵头,绵竹沿山乡村旅游带快速恢复;绵竹沿山乡村旅游带上,国际玫瑰博览园项目和麓棠山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已开放迎客;什邡的13个特色村落,北京援建部门“点石成金”,形成了文化符号显著、产业关联带动的灾后新村,沿山专用旅游公路的恢复重建和穿心店地震遗址等工程,为什邡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灾后新农村的产业转型。遵道镇棚花村、马祖镇马祖村、调元镇百花村……一批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绵竹沿山乡村旅游带、孝德年画村、什邡马祖、红豆村等乡村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德阳旅游新亮点。    看援建带来的文化融合的魅力。无论是京城气度,还是苏州园林,一个个文化符号都为德阳增添了新的色彩。

  看德阳工业的嬗变。在德阳南大门,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绵延十里的新东汽呈现眼前,已成为德阳的新地标。

  德阳旅游的复兴,借助灾后恢复重建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现代乡村旅游业态渐成品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月24日,2011四川绵竹第十三届梨花节在绵竹市九龙镇开幕。绵竹九龙、广济、汉旺等沿山镇以花为媒、以节会友,迎接八方来客,绵竹震后的美丽展现无遗。

  震后的绵竹旅游,将打造“沿山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带”放在首位,以玫瑰温泉为龙头,发展集休闲、度假、健身、养生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精品。“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绵竹旅游建设成为九环线上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绵竹市旅游局副局长卿尚发说。

  绵竹旅游在震后实现涅槃,这只是德阳市旅游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

  德阳市旅游灾后重建以规划为龙头,实现旅游全域提档升级。通过编制完成《德阳市汶川大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及各县旅游恢复重建规划,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为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分别对太平洋国际大酒店创建五星级饭店、中江伍城家园大酒店创四星级饭店、16家创等级旅行社、135家创星级农家乐、9个创A级景区进行指导,三星堆、剑南老街历史文化旅游区、中国绵竹年画村、九龙清泉村休闲生态公园已启动创建5A级旅游景区工作,德阳石刻、德阳文庙、广汉市段家大院子川西古民居园区、香山鹭岛度假中心、倒湾八卦谷已启动创建3A级旅游景区工作,德孝城已启动创建2A工作,全市旅游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阳旅游灾后重建,以民生为先,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带动一方发展,致富灾区群众。德阳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全市乡村旅游在重建中实现了质的飞跃,绵竹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先进县”,旌阳区东湖乡、广汉松林镇、什邡蓥华镇、绵竹清平乡、中江通济乡、罗江县白马关镇被评为全省“生态旅游百佳乡(镇)”。绵竹沿山乡村旅游带、孝德年画村、什邡马祖、红豆村、广汉松林、东湖山周边等乡村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德阳旅游新亮点。

  “借助灾后重建,德阳乡村旅游从震前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的初级乡村旅游形态,迅速发展为‘一村一格,一镇一品’风格各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大的现代乡村旅游业态,乡村旅游已成为德阳市发展潜力最大的重要旅游产品。”王玉华表示。    “旅游综合体”借势启航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德阳旅游打造与灾后重建的全新接口,由灾后复兴走向全域发展。

  “随着省委、省政府的‘一极、一轴、一区块’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成德绵乐同城化将极大地提升德阳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为德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创造崭新的机遇。”德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表示。    “从观光游‘一枝独秀’向观光游、度假游、休闲游、工业旅游‘四位一体’转变,从景区为主的‘旅游城市’向旅游目的地为主的‘城市旅游’加快转变。”《德阳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按照“协调发展、差异发展、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德阳“一圈两轴八区两带”的旅游发展格局。

  震后重生的德阳旅游,正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个开放的“旅游综合体”。

  创建三星堆、绵竹年画村、剑南老街历史文化区、九龙清泉村休闲生态公园四个5A级景区;围绕“三基地一窗口”,加快建设绵竹汉旺地震工业遗址博览园、什邡穿心店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展现灾后新形象;立足“重装基地”的工业基础条件,结合“震后新东汽”,积极创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创性的工业旅游,充分展现德阳工业的新面貌。王玉华表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德阳要紧紧把握旅游产业转型的机遇,从传统观光旅游迈向深度旅游,从旅游城市迈向城市旅游,逐步从低价值旅游迈向高端旅游,把德阳整座城市建成一个立体、鲜活、开放的“旅游综合体”。


分享到: 0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keyun100.com
热门高铁资讯 更多

最新专题推荐

五一

端午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