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来将现城际铁路环 规划新增西绕城高速
摆擂台、集智囊、萃精华之后,最新版的“大合肥”规划已经新鲜出炉。2011年8月,合肥进行了区划调整;2011年10月,针对大合肥的规划启动国际招标;2012年5月,5家入围规划单位将规划方案公示。时隔16个月,由5家方案各取所长集结而成的《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正式版”已经完成。现在,一起翻开晨报独家揭秘,在大城合肥预见未来。
大合肥·档案
城市规模
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独特性
唯一“独拥大湖”的省会城市
不变的名片
四大科教城市
远景人口
城镇人口1100万,城镇化率85%左右,主城区人口850-1000万人。
阶段目标
近期:实现从中部的工业型省会城市,向长三角西翼中心城市的跨越。
中期:巢湖治理初见成效,大湖宜居和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开始突显。
远期:巢湖治理成为湖泊治理典范,科教优势充分发挥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合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未来的合肥,将成长为千万人口级别的特大城市,将以占全省约10%的国土面积,承载全省约20%的人口和30%的经济总量,真正成为安徽的强力龙头与长三角的西翼中心,跻身一流省会城市行列。
大合肥·路径
战略
城湖联动·转型创新
城湖联动
主城区与巢湖相互依托,城湖共生。城市地区与巢湖地区在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产业发展、旅游发展、城乡建设、交通组织六个主要方面进行联动。
转型创新
转型:从一般省会城市走向功能更加多元完善的中心城市;创新:从传统科教城市走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智慧城市。
大合肥·骨架
从“141”到“1331”空间布局
1——“双心主城”蝶状布局
对于主城区的空间结构,新规划中进行了“双心两扇两翼”的概括。
其中的“双心”,指的是一个老城区的“老城中心”,一个位于滨湖新区的“新城中心”,强化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彻底打破单中心结构。
在合肥的西北方和东南方,将形成两个扇形区域,这两块区域对称相望,将通过保护生态发展现代服务业,弘扬水绿交融的空间特色。
而在合肥的东北和西南部,也会有两块翼状空间对称布局。这两块空间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档次,通过空间重构解决工业围城。
在整个主城区的产业布局上,主城区整体将以“优二进三”和局部“退二进三”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部分工业向外围疏解,重点发展高新产业和智慧型产业,巩固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地位。建设生态化的大城市,改善宜居和创业环境。
3——三县市升级“副中心城区”
副中心城区之一的巢湖城区,升级定位为“特色发展”,规划人口60到80万人。
按照中心城区的要求等高对接,巢湖城区将提高档次、纯化功能,突出旅游度假特色。
按照总体发展思路,未来巢湖城区将成为现代产业发展高地,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
庐江城区将进行“综合拓展”,综合农产品物流发展农副加工,并承接部分先进制造。从而形成新兴现代产业基地、区域商贸中心。
作为合肥南部重要的副中心城市,庐江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40-50万人。
针对长丰城区,将走“优质建设”战略,突出生态保护,承接高新产业。作为市域北部的发展极,长丰将成为合肥经济圈的重要枢纽城市,规划人口规模30-40万人。
3——三大新城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矿产、空港产业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合巢产业新城,是巢湖主要产业发展区,和合肥产业拓展的战略空间,将成为合肥产业承接的战略储备空间。
紧盯矿产资源开发的庐南产业新城,将以循环经济为特色,对接皖江经济带。成为合肥-皖江联系方向上以循环重化、采矿冶金为主的产业新城。
依托新桥空港,空港新城将重点发展高新制造、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临空生态科技产业基地。
1——环巢湖地区策划“大事件”
对于环巢湖地区,未来大合肥将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发展为特色,保护环巢湖自然生态网络,创新利用各类资源,建设新型城乡空间。
在开发中,将特别突出文化保护创新,注重城乡统筹发展。
该区域发展中,将重点策划“大事件”,并预留充足的弹性空间。
“1331”空间布局
“1”个主城区
“3”个副中心城区
“3”个产业新城
“1”个环巢湖示范区
合肥主城区
长丰(城市副中心)
庐江(城市副中心)
巢湖(城市副中心)
新桥临空产业基地
巢北产业基地
庐南重化工基地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
大合肥·水资源
或引巢湖水用于非生活用水
按照大合肥全新规划,巢湖水资源或将能够用于合肥人的非生活用水。
作为核心资源保障,大城合肥水资源将引长江和巢湖水逐步置换出淠河总干渠优质的农灌水,保障用于合肥主城区和庐江县的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
利用现有输水工程,调引部分江水补给庐南钢铁工业基地和淠史杭灌区,构建“东西互补、南北共保”的多水源水资源配置格局。
同时,合肥还将利用巢湖水源,增加巢湖水源对非生活用水的配置,实施分质供水,分类配水。
大合肥·交通
外部辐射
增建至西安、南昌和郑州的客运专线
目标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合肥,通达的交通必不可少。下一步,合肥将打造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综合交通枢纽。
针对东向的长三角地区,合肥将通过加密高速公路的方式,实现更通达的东向通道,强化长三角联系。针对西向交通,合肥将增强高速铁路的辐射力度。按照规划,将增建合肥至西安、南昌和直达郑州的客运专线。预留合武、合宁铁路由时速200公里提级为350公里条件。
加强京广干线航线
在航空交通发展中,未来合肥将加强北京、西安及广州等方向的干线航线,同时丰富省内支线服务。在货运方面,合肥将积极吸引龙头快递公司进驻,争取成为区域乃至国家级航空转运中心。
市域交通
轨道连接新机场
在支撑“1331”的空间格局的需求下,合肥的市域交通将塑造可持续的交通与城镇空间关系。按照规划要求,将从完全依赖公路的单一交通方式,拓展为公路、城际铁路多元发展。
大合肥最新规划中,为合肥设计了一条城际铁路环,实现中心城多站点城际服务。城际轨道兼顾外围区县,外围区县适时建设中低运量轨道。同时城际轨道交通将与新机场紧密衔接。
增加西绕城高速
在合肥南部的绕城高速基础上,规划提出增加西绕城高速方案,疏解合淮阜高速城区段过境交通压力。
规划设计通过合巢新城高速,服务地区发展,并兼顾服务巢湖半岛旅游,合宁高速连接线,分离东西向、南北向过境交通流。
另外,规划提出,在“1331”体系内各组团之间需均有一级公路连接:主要经济走廊实现两条以上一级公路衔接,主要城镇带提供快速路服务,延伸中心城辐射能力。
形成三种类型的轨道网
在规划中,为未来大合肥设计了三种类型的轨道交通。在中心城及其拓展区,为普通轨道交通,可提供大运量出行服务。而在郊区新城,则设置快速轨道,对外交通枢纽提供快速、舒适的出行服务。
针对中心城局部地区、重点地区、大型居住社区(镇区)、郊区新城等内部提供出行服务,提供局域轨道交通。同时为拓展区提供普通轨道延伸服务、替代常规轨道交通的延伸。
大合肥·湖光
巢湖将添半岛“慢城”
大城合肥将在巢湖半岛区打造一处“慢城”。除了“慢城”还有各色旅游内容可选择,照着两带四区的方向,环巢湖将形成滨湖休闲旅游区、巢湖综合旅游区、三河百塘乐活天堂、北岸民俗文化景观带、南岸画里乡村休闲带等各色主题。
“巢湖半岛国际慢城”位于巢湖的北部半岛区。设计理念中,将由四个特色小镇围合出乡村空间,湖山一体,水网丰富,巢湖起源、九龙攒珠等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展现农业与文艺、休闲、养生相结合的慢生活理念。
另外,想享受宁静,可以去半汤温泉旅游度假区、中垾旅游度假水镇、千岛湿地旅游度假区,可以在特色旅游商业街区——河南网市逛逛,也可在水上绿道、山地绿道走走。
想感受自然,推荐在三河古镇、百塘源生态湿地周围走走,同大、杭埠、白山三镇与巢湖半岛国家慢城遥相呼应。
通过下杨圩-张家幢-古巢城遗址-烔炀渔镇-中垾千岛-龟山湿地一线,将进行环湖路的村庄整治和乡村发展。巢湖南岸也将形成画里乡村休闲带。
大合肥·小镇
特色小镇
不鼓励考核工业指标
大合肥极速成长,打造千万人口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同时,同样不忘精雕细琢田园小镇的小清新。
此次,大合肥新规划中,共规划了三河(含同大)、长临河、中庙、黄麓、汤池、下塘6个一级重点镇,将按照镇级市进行打造。
同时,针对一些具有鲜明特色或优势的小城镇,12个二级重点镇:吴山,官亭、紫蓬、花岗、盛桥、石塘、山南、八斗、梁园、中垾、烔炀、槐林则将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节点。彰显生态特色的理想空间格局,山水田园,天地城乡。
对于一些特色乡镇,大合肥规划明确“不鼓励考核工业化发展”。其中,长临河镇、黄麓镇、三河镇、中埠镇等,有意打造成为“环巢湖地区特色乡镇”;紫蓬镇、包公镇、铭传乡、元瞳等,将打造为“中心城区近郊精品乡镇”;汤池镇、郭河镇、金牛镇、白湖镇,未来是合肥“南部远郊美丽乡镇”;朱巷镇、杜集乡、马湖乡等,则被打造为“北部远郊美丽乡镇”。
大合肥·绿网
环城公园
今后再添两处
环城公园是合肥原生态绿带,仅仅围绕老城区一圈的翡翠项链,对于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合肥,显然已经太小。按照大合肥新规划,合肥将再添两处环城公园,在整个合肥城形成三环状的环城公园。
按照规划设计,以三环为特色的城市公园体系中,一环仍为合肥的老环城公园,二环则为新环城公园。
在整个合肥市的外围,还将形成由郊野、湿地、生态、休闲公园组成的绕城大绿环,城市绿地、隔离绿带、生态防护绿地、生态绿地从消极保护转为积极保护。
在三环翡翠项链的基础上,合肥还将建设连接公园、水体、自然保护区、文化古迹的绿色开敞空间纽带,在享受绿色出行、游嬉娱乐的同时,强化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湿地绿带网络是构建绿道网的最佳载体。
南淝河畔
传统现代双重风格
在南淝河沿岸的北扇区域,将以传统方式,整合北部城区,保护生态水源涵养区,控制新增建设,合理开发北部新城,依托老城中心,展示合肥“兼容并蓄,多元共存”的文化内涵,建设徽派文化展示园。
而在南扇区域,将以现代为主,面向区域整合按南部城区,利用机场搬迁、南淝河改造和滨河建设的契机,创新空间利用方式,建设中央商务带、创意中心。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热门高铁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