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租车发展历史

时间:2014-11-11 09:41:44 来源:北京的士出租车公司 编辑: 客运站

   出租车已然成为了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虽然贵为首都,但北京出租车较全国落后却是不争的事实。

  北京出租车发展历史(建国前)

  1913年,法国人率先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东单开设了兼营马车汽车出赁的飞燕汽马车行,主要是为驻京外国使馆人员、官僚、洋买办服务的。乘客到站点要车的运营服务方式是从马车行的服务方式延续下来的。

  出租车主要来往于戏院、饭庄、赌场、烟馆、公园、车站、妓院之间,等候时间往往长于行驶时间。其经营活动由使馆区行政事务委员会管理,职能是负责登记、发放号牌、维护营业秩序。京师警察厅警务处营业课管理车行开业、歇业的登记和调查报告等事。

  汽车行挤垮马车行

  1918年前后,汽车行开始受到青睐。经营马车行者纷纷开始兴办汽车行,既经营马车出赁也经营汽车出赁。1919年,有汽车行15户,经营外国输入的轿式、篷式四轮马车的马车行63户。1921年,经营汽车出赁的小轿车行有51户。大的车行有七八辆车,小的车行有一两辆车。1923年,有汽车行81户,每户均装有叫车电话。这时车行的服务对象已经扩大到政府中的高级官员、名演员、名医、名教授等高收入阶层。

  车行分布在东四、东单、宣武门、西四、西单等地区,客户需要用车时派仆人到附近的车行要车。由于车行里的汽车不多,车行在车辆不够的情况下通常互相借车。北起东四、南至崇文门、东起东单、西至西华门为汽车行最密集处。1923年12月8日,北京市运输业、车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车业工会)成立。在210户会员中,马车行只剩16户,盛行了十几年的马车行逐渐被汽车行所代替。

  一辆汽车售价1600元至3000元分月还款

  1925年,营业汽车行达到77户。经营汽车行的除少数外国人外,大多数是有一些文化水平、懂一点机械常识的中国人。他们从汽车售卖行赊购汽车,期限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分月还款。当时一辆汽车的售价约为银元1600元至3000元,油脂、轮胎零件采用先用后给钱的方式。有积蓄的驾驶员赊来汽车自己开汽车行,既是经理又是驾驶员,自己修理汽车。

  上路揽客被称为“野鸡车”

  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车行租车客户减少,汽车出赁业出现萎缩,每个月都有几户汽车行停业。有些驾驶员便在既无营业点、又无车行的情况下,在车站或旅游点招揽乘客,出现招手要车方式,采用这种揽活方式的车辆被称为“野鸡车”。第二年,仅有14户汽车行维持营业。

  1931年,小轿车行增加到59户,平均每户车行有小轿车四五辆、从业人员七八名。有车的人须加入车行,才能领取车牌照行车,习惯上把这种车叫做“走牌子车”。20世纪30年代,营业车流行的车型有“道济”、“别克”和“雪弗兰”等。汽车出赁行业中有完全的汽车行、马车行带汽车行、马车行改汽车行、在车站兜揽乘客的“野鸡车”等。1930年,火车站出现一些专为车行招揽乘客、维护车辆进出站秩序的人(俗称“跑合的”)。他们安排进车顺序,所有进站的营业车辆都要服从他们的指挥,租赁费由这些人与车行二八分成。1948年以后,随着出租汽车业的萧条,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销声匿迹。

  1940年7月,汽车商业同业工会成立,会长是关博泉。参加工会的汽车行达110余户,其中有客运汽车行、长途汽车行、货运汽车行3大类,小轿车数量占一半以上。1945年,北平市政府成立公用局管理北平城区的营业汽车行。1949年3月,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北平运输机构。4月,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改为华北公路运输总局。10月,北京市工商局管理汽车业的开业登记取消了铺保,私人可以以个人名义开业。

  最早的出租汽车车型是“福特”

  1913年,北京最早使用的出租汽车车型是美国产的“福特”T型车,模样很像敞篷马车的车厢,喇叭是人力的,刹车装置使用的是“摇轮闸”。

  到了1914年,北京的出赁汽车分为用电和用煤油两种类型。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出赁汽车以美国车为主,除了“福特”外,还有“道济”、“雪弗兰”、“别克”、“司徒贝克”和意大利的“菲亚特”。20世纪30年代,出租汽车的车型有“别克”、“道济”、“福特”、“旁太克”、“司徒贝克”、“普力茂”、“雪弗兰”等。各汽车行多采用“雪弗兰”、八缸“道济”车、六缸“别克”车、流线型四缸“福特”车等新式汽车。

  1937年至1945年,北京出赁汽车车型变化不大。214辆营业小轿车中,“福特”车占有率最高,有69辆,其次分别是“道济”车45辆、“雪弗兰”车28辆、“普力茂”车25辆,20世纪20年代后期生产的“别克”车11辆和其他十几种杂牌车。部分经营者为了让汽车好看又省钱,换上时髦的车壳,安上四马力旧引擎便上路营业。这种自己组装车的现象比较普遍。

  1932年,出租汽车车牌为铁质。1934年,北平市社会局为出租汽车换发新车牌,营业车号码定为2001至4000。1937年,出租汽车使用的车牌是黑底白字加斜红道。1939年,车牌尺寸为420毫米×150毫米,车牌材料为厚铁板,正面为搪瓷,其中营业小轿车的车牌是白底黑字。1945年,出租汽车的车牌编号从1369至2000。

  出租汽车起价每小时3元

  出租汽车的收费办法以日租用和小时租用来计算。1914年,马车行发展到12户,按日租用的租价为每日22元,按小时租用的租价为早上8时至中午12时的租价为12元、下午2时至6时的租价为12元,每超过1小时加4元。出租汽车的租价是马车的4.4倍。

  1923年,租用汽车的人士多起来了,车价按钟点计算,起价每小时3元。据1923年《增订实用北京指南第六编》载:“自长期赁用外,大约第一钟洋3元。第二三钟各2.5元。三钟以后每钟2元。全日合计24-25元。其专往来某处者另议。如往来农事试验场,四钟内8元,过一钟,加2元;往来颐和园五钟内10元,过一钟亦加2元。再远至西山汤山,22元或24元。”汽车也可整周、整月包用,价格分别为100元、350元。

  卢沟桥事变前,汽车起价是两元一小时,事变后跌到几角钱。1938年,因汽油涨价,汽车的出赁价格回升。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汽油供应紧张,出租小轿车业务逐渐衰落。

  到了90年代,满大街的10块钱10公里的大发小面,能挤进五口之家;小到自行车、电视机等物品,大到席梦思垫子、两米五长的窗帘杆,其实用性让人叹为观止,充分满足了当时老百姓的多种需求。当时大发小面多是黄颜色的,北京人没有取其颜色而称呼的,却土洋结合、异口同声的称其为“面的”。 记得我一同事吹大牛,周末一家子十口,打一“面的”去天津,连吃带玩儿来回200块,津京塘高速跑110。牛是吹大了点儿,但也反映出当时北京市民的心态,满足温饱后的消费启蒙,有车坐就是上帝了。

  大概到了1998年,“小面”的路子几乎到了头,红颜色的夏利出租车漫步北京街头,当时,一般人不是特殊需求,总是扭脸装没看见,要是“面的”一过来,呼啦啦几个人抢。

  再往后,黄蚂蚱似的“面的”不见了,夏利、富康、捷达三分天下,当然普桑、桑2000、红旗时不时地从身边走过,电话预约豪华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

  从满大街的“面的”到三分天下的夏利、富康、捷达。北京的出租车发展力,经历了从崛起到倒退,再倒退,再崛起的过程,也正好验证了事物的发展总是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不断发展壮大的。与南方城市的帕萨特、奔驰出租车相比,北京的出租车还是来得实惠,确确实实的成为了北京交通的一大组成部分。

分享到: 0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keyun100.com

最新专题推荐

元旦

春运

12306专题